沥青冷补料贯入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以下是沥青冷补料贯入测试仪的详细使用方法,涵盖准备、操作、数据处理及注意事项等关键环节,帮助规范试验流程并确保结果准确性:
一、试验前准备工作
1、仪器与配件检查
1.1核心部件:确认贯入仪主机、不同截面积的贯入杆(如 10mm²、50mm²)、砝码组(含标准荷载块)、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恒温养护箱(如需温控试验)等完好无损。1.2功能测试:a检查贯入杆端部是否平整、无磨损(若有变形需更换),确保截面积误差≤±0.1%。b调试百分表:安装后轻触贯入杆D端,手动升降贯入杆,确认指针转动灵活、回零准确。c自动型仪器需检查电源、传感器及软件运行是否正常。
2、冷补料试件制备
2.1试件规格:通常为直径 100mm、高度 50mm 的圆柱体(按标准或设计要求制备),采用击实法或静压法成型,确保内部密实、表面光滑。2.2养护条件:(1)常温试验:试件在 25℃±2℃、湿度≤50% 环境下养护 24 小时。(2)T殊环境模拟:如需测试高温或低温性能,将试件置于恒温箱中(如 60℃或 - 10℃)养护至规定时间。
3、环境与场地要求
3.1试验台稳固无振动,避免气流或外力干扰。3.2手动加载时需准备秒表计时,自动仪器需设定加载速率(如 50N/min)。
二、正式试验操作步骤
1、试件安装与对中
1.1将试件放置于贯入仪底座中心,用水平尺调整底座水平度(气泡居中)。1.2垂直安装贯入杆,使其J端对准试件表面中心,轻触表面但不施加初始压力(确保接触无间隙)。
2、预加载与零点校准
2.1施加10~20N 预荷载,使贯入杆与试件紧密接触,同时将百分表调至零位(电子仪器直接清零)。2.2卸载预荷载,观察百分表是否回零,否则需重新调整。
3、分级加载与数据采集
3.1手动加载模式(1)荷载施加:按设定速率(如每秒 10N)逐次添加砝码,直至达到目标荷载(如 300N、500N)。(2)计时与读数:a达到目标荷载后,立即启动秒表,分别记录30 秒和60 秒时的贯入深度(J确至 0.01mm)。b示例:若 60 秒时百分表读数为 0.42mm,则贯入深度为 0.42mm。3.2自动加载模式(1)通过仪器操作界面设置参数:a加载速率:如 50N/min(或自定义)。b终止条件:预设荷载值(如 500N)或贯入深度限值(如 2mm)。(2)启动试验后,仪器自动记录 “荷载 - 贯入深度” 实时曲线,达到终止条件时自动停机并保存数据。
4、多测点重复试验
4.1每个试件选取3 个测点(间距≥20mm,避开边缘 5mm 以上),取平均值作为结果。4.2若某测点数据与平均值偏差>15%,需重新测试该点或增加测点至 5 个。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关键参数计算
1.1贯入度(单位:0.1mm):贯入度=百分表读数(mm)×10例:读数 0.35mm 对应贯入度 35(0.1mm)。1.2贯入阻力(单位:MPa):
例:300N 荷载、10mm² 贯入杆,阻力为 30MPa(300÷10=30)。
2、性能评价指标
2.1强度判定:对比设计要求(如某冷补料标准贯入阻力≥25MPa 为合格)。2.2变形特性:分析荷载 - 贯入深度曲线,判断材料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分界点,评估密实度和抗变形能力。2.3温度敏感性:不同温度下的贯入度差异反映材料高温稳定性或低温抗裂性。
四、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1、操作误差控制
1.1加载时避免砝码碰撞或晃动,手动操作需匀速缓慢,防止冲击导致数据失真1.2百分表需定期校准(建议每年一次),电子仪器需检查传感器精度。
2、试件状态影响
2.1湿度控制:潮湿试件需提前烘干(如 60℃烘箱干燥 4 小时),否则水分可能降低材料强度,导致贯入度偏大。2.2温度均匀性:温控试验中,试件需在恒温箱内放置足够时间(≥4 小时),确保内部温度一致。
3、设备维护要点
3.1清洁保养:试验后用软布擦拭贯入杆和底座,若接触腐蚀性物质需用酒精或丙酮清洗。3.2部件检查:定期润滑升降丝杠,检查砝码锈蚀情况(锈迹需用细砂纸打磨并校准重量)。3.3长期存放:仪器需覆盖防尘罩,置于干燥通风处,避免部件受潮生锈。
五、相关标准与应用场景
1、参考标准:
1.1JTG E20-20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可借鉴类似贯入试验原理)。1.2冷补料产品标准(如 JT/T 712-2020《路面冷补材料》可能涉及强度指标)。
2、应用场景:
2.1冷补料生产质量控制(出厂检验贯入阻力)。2.2施工现场材料验收(检测压实后的力学性能)。2.3科研试验(配合比优化,如不同添加剂对贯入度的影响)。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评估冷补料的力学性能,为工程应用提供可靠数据。操作时需严格遵循仪器说明书及相关规范,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