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仪的操作步骤中,处理样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电泳仪操作步骤中,处理样品时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生物活性:如果样品是生物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收集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其生物活性,避免使用过热、过酸、过碱等可能导致生物大分子变性的条件。例如,在提取蛋白质时,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并加入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蛋白质被降解。
防止核酸酶污染:对于核酸样品,要特别注意防止核酸酶的污染,因为核酸酶会降解核酸。所有用于核酸处理的试剂和器材都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并且要避免样品与手指等可能带有核酸酶的物体接触。
合适的保存条件:收集到的样品若不能立即进行电泳分析,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一般来说,蛋白质样品可以在 - 20℃或 - 80℃下冷冻保存,但要注意避免反复冻融,以免蛋白质变性;核酸样品则可以在 - 20℃保存,对于长期保存的 DNA 样品,也可以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在 - 80℃下保存。
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来溶解样品。对于蛋白质样品,常用的溶剂有 Tris - HCl 缓冲液、PBS 缓冲液等,并且要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调整缓冲液的 pH 值,使蛋白质能够充分溶解并带上适当的电荷。对于核酸样品,一般使用 TE 缓冲液(Tris - EDTA 缓冲液)来溶解,EDTA 的作用是螯合金属离子,防止核酸酶对核酸的降解。
控制浓度:样品的浓度要适中,过浓的样品可能导致电泳条带拖尾、变形或分辨率降低,过稀的样品则可能无法检测到清晰的条带。在进行电泳之前,需要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如蛋白质定量的 Bradford 法、BCA 法,核酸定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准确测定样品的浓度,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
缓冲液的选择:加入的缓冲液要与电泳缓冲液相匹配,以保证在电泳过程中样品所处的环境 pH 值稳定。不同的电泳体系需要使用不同的缓冲液,如 SDS - PAGE 电泳常用 Tris - 甘氨酸缓冲液,而等电聚焦电泳则需要使用专门的两性电解质缓冲液。
添加剂的使用:根据实验目的,可能需要在样品中加入一些添加剂。例如,在蛋白质 SDS - PAGE 电泳中,需要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 β - 巯基乙醇等。SDS 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并带上负电荷,β - 巯基乙醇则可以还原蛋白质中的二硫键,使蛋白质亚基充分分离。在核酸电泳中,有时会加入溴化乙锭(EB)等染料,以便在电泳后能够通过紫外光照射观察核酸条带,但要注意 EB 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使用时需小心操作并做好防护。
充分混合:加入缓冲液和添加剂后,要充分混合样品,使样品中的成分均匀分布。可以使用涡旋振荡器或移液器反复吹打等方法进行混合,但要注意避免产生过多的气泡,以免影响后续的加样操作。
离心处理:混合后的样品一般需要进行离心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不溶性杂质或气泡。离心速度和时间根据样品的性质和体积而定,一般蛋白质样品可以在 10000 - 15000rpm 下离心 5 - 10 分钟,核酸样品则可以在较低的速度下(如 5000 - 8000rpm)离心 3 - 5 分钟。离心后的样品取上清液用于电泳加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