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纺丝方法介绍
一、定义与基本原理
熔融纺丝法是一种通过加热聚合物至熔融态,经喷丝孔挤出后冷却固化的纤维成型工艺,适用于在熔融温度下不发生显著分解的高分子材料(如聚酯、锦纶、丙纶等)。其核心原理是将聚合物熔体在压力作用下均匀挤出形成细流,随后通过空气或水冷介质快速固化定型,最终拉伸卷绕成纤维。
二、工艺流程
1、原料处理
直接纺丝:聚合物完成聚合反应后,熔体直接输送至纺丝机加工,适合大规模连续生产。
切片纺丝:熔体经铸带、切粒等工序制成切片,需二次熔融后再纺丝,灵活性更高。
2、纺丝阶段
熔融与输送:螺杆挤出机将聚合物加热至熔融态,计量泵精确控制熔体流量。
挤出成型:熔体通过喷丝板微孔(孔径0.2–0.5mm)形成连续细流。
冷却固化:横吹风或水冷装置使纤维快速结晶并稳定结构。
卷绕拉伸:固态纤维经上油处理后,以不同速度卷绕(低速<2000m/min,高速达5500m/min)。
三、技术分类及特点
1、传统熔体纺丝
低速纺丝(<2000m/min):生产未拉伸纤维(UDY),需后续拉伸工序。
高速纺丝(>3200m/min):直接制取高取向纤维(HOY/FOY),效率更高。
2、熔体静电纺丝
利用高压静电场拉伸熔体制备纳米级纤维(直径<1μm),无需溶剂,适用于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3、纺黏法
结合熔融纺丝与气流拉伸技术,纤维直接成网形成非织造布,工艺流程短且成本低。
四、应用领域
1、传统领域
主要用于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的大规模生产。
丙纶、PBT纤维等可通过优化装置(如设计的自动送料系统)提升性能。
2、新兴方向
纳米纤维滤材、电池隔膜等产品依赖熔体静电纺丝技术。
纺黏法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材料领域。
五、与其他纺丝方法对比
相较于溶液纺丝(干法/湿法),熔融纺丝优势在于:
工艺简化:无需溶剂回收,能耗低。
效率高:卷绕速度可达7000m/min,远超湿法纺丝的数百米级速度。
材料限制:仅适用于热稳定性良好的聚合物,无法加工易分解的高分子(如氨纶常用溶液干纺法)。
熔融纺丝技术通过持续创新(如智能化设备、纳米化工艺),正逐步拓展其在功能化纤维领域的应用边界。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