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碳酸盐垢如何形成?

来源:廊坊北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22日 17:37  

碳酸盐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₃和碳酸镁MgCO₃)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化学、物理和流体动力学的综合过程,以下是其形成机制的详细说明:


一、化学形成原理

  1. 水源中的离子基础

    • 天然水(如地下水、地表水)中含有溶解的钙镁离子(Ca²⁺、Mg²⁺)和碳酸氢根(HCO₃⁻),尤其是硬水中浓度较高。

    • 关键反应

      Ca2++2HCO3ΔCaCO3+CO2+H2O

      高温下,碳酸氢盐分解生成碳酸盐沉淀,同时释放CO₂气体。

  2.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 碳酸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例如,常温下碳酸钙溶解度约为0.01 g/100mL,但80℃以上时几乎不溶。

    • 当水被加热(如锅炉、热水器),溶解的Ca²⁺、Mg²⁺与HCO₃⁻结合生成沉淀。


二、热力学与蒸发浓缩

  1. 蒸发浓缩效应

    • 在封闭或循环水系统中(如锅炉),水因蒸发或持续加热导致体积减少,离子浓度升高(如Ca²⁺、HCO₃⁻富集)。

    • 当离子浓度超过溶度积(Ksp)时,碳酸盐结晶析出。

  2. 温度梯度的影响

    • 受热面(如锅炉内壁、管道弯头)温度最高,局部水域形成“过饱和”状态,加速沉淀。

    • CO₂因温度升高从水中逸出,进一步打破HCO₃⁻的平衡,促进反应向右进行。


三、水动力学与沉积位置

  1. 低流速区的沉积

    • 水流缓慢处(如管道拐角、水箱底部)无法及时冲刷沉淀物,垢层逐渐增厚。

    • 湍流区(如泵入口)可能因剪切力抑制垢形成,但后续流动减缓时仍会沉积。

  2. 结晶核心的作用

    • 金属表面腐蚀产物(如铁锈)、杂质颗粒或原有垢层可作为结晶核,诱导碳酸盐定向生长。


四、水质影响因素

  1. 硬度与碱度

    • 硬度(Mg²⁺)和暂时硬度(Ca²⁺)直接决定垢的倾向性。

    • 高碱度(HCO₃⁻或CO₃²⁻)加速碳酸盐沉淀,尤其在pH>7时更显著。

  2. pH变化

    • 中性或弱碱性环境(pH 7-9)利于碳酸钙沉淀;强酸性或强碱性可能抑制垢形成。

    • CO₂流失(如曝气)会提高pH,促进HCO₃⁻转化为CO₃²⁻,加剧结垢。


五、典型场景示例

  1. 锅炉水垢

    • 反复加热导致蒸发浓缩,Ca²⁺、Mg²⁺与HCO₃⁻浓度升高,CO₂逸出,生成坚硬的碳酸盐垢。

    • 垢层导热性差,进一步加剧局部过热,形成恶性循环。

  2. 冷却水系统

    • 水温升高降低碳酸盐溶解度,同时蒸发浓缩离子浓度,导致管道或换热面结垢。


六、预防与控制措施

  1. 软化水处理:通过离子交换或反渗透去除Ca²⁺、Mg²⁺。

  2. 酸化处理:加CO₂或弱酸降低pH,抑制碳酸盐沉淀。

  3. 阻垢剂:添加聚磷酸盐、膦酸盐等分散剂,干扰结晶过程。

  4. 定期排污:降低浓缩倍数,控制离子浓度。

  5. 物理清洗:高压水射流或机械清理去除顽固垢层。


总结

碳酸盐垢的形成是水中钙镁离子与碳酸氢根在高温、蒸发、低流速等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控制水质、调节温度和流速、使用阻垢剂等方法,可有效预防或减缓垢的形成。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