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岩征仪器co2吸附解析装置

来源:上海岩征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22日 15:33  

CO₂吸附解析装置

CO₂吸附解析装置是用于实现二氧化碳(CO₂)的吸附分离与再生循环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碳捕集与封存(CCS)、化工分离、气体净化等领域。以下从核心原理、主要组件、常见类型、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核心原理

利用吸附剂对 CO₂的选择性吸附能力,通过吸附 - 解析循环实现 CO₂与其他气体的分离:


  1. 吸附阶段:含 CO₂的混合气体通过吸附剂床层,CO₂被吸附剂(如分子筛、活性炭、MOFs 等)捕获,其他气体(如 N₂、O₂)排出。

  2. 解析阶段: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或吹扫气体,使 CO₂从吸附剂上脱附(解析),实现吸附剂再生并回收高纯度 CO₂。

二、主要组件与功能

  1. 吸附塔 / 罐

    • 容纳吸附剂,提供气固接触界面,材质需耐腐蚀性气体(如含 CO₂的潮湿气体)。

  2. 气体预处理单元

    • 去除混合气体中的粉尘、水汽、硫化物等杂质,避免吸附剂中毒或失效。

  3. 控制系统

    • 调节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控制吸附 - 解析循环的时序(如阀门切换、加热 / 冷却启停)。

  4. 加热 / 冷却系统

    • 用于温度驱动的解析过程(如变温吸附 TSA),通过电加热或蒸汽升温,或冷水 / 液氮降温。

  5. 压力调节设备

    • 用于压力驱动的解析过程(如变压吸附 PSA),包括压缩机、减压阀、缓冲罐等。

  6. 解析气回收单元

    • 收集解析出的高纯度 CO₂,可进一步压缩储存或利用(如注入提高石油采收率、化工合成)。

三、常见类型与技术特点

类型驱动方式典型吸附剂优点缺点适用场景
变压吸附(PSA)压力变化(降压解析)分子筛(如 13X 型)、活性炭循环速度快、能耗较低、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投资较高,需稳定气源压力中小规模气体分离(如电厂烟气)
变温吸附(TSA)温度变化(升温解析)硅胶、活性氧化铝处理低浓度 CO₂效率高,吸附剂成本低能耗高(需加热 / 冷却),循环周期长低气压场景(如空气分离)
真空变压吸附(VPSA)负压解析(PSA 改良)分子筛解析,CO₂回收率高需真空泵,能耗略高于 PSA高纯度 CO₂捕集(如生物燃气)
化学吸附化学反应(如胺液吸收)氨基吸附剂、离子液体选择性高,适用于低浓度 CO₂吸附剂易降解,需频繁再生工业废气(如燃煤电厂)

四、关键技术参数

  1. 处理气量: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混合气体体积(如 Nm³/h)。

  2. CO₂浓度:入口气体中 CO₂的体积分数(如 10%~15% 的电厂烟气)。

  3. 吸附剂容量:单位质量吸附剂可吸附 CO₂的量(如分子筛约 2~5 mmol/g)。

  4. 解析效率:单次循环中 CO₂的脱附比例(目标≥90% 以实现高效再生)。

  5. 能耗:每捕集 1 吨 CO₂的电耗或热耗(PSA 约 0.3~0.8 kWh/kg CO₂)。

五、应用场景

  1. 碳捕集与封存(CCS)

    • 从电厂、钢铁厂等工业废气中捕集 CO₂,用于地质封存或提高油气采收率。

  2. 化工生产

    • 分离合成气(CO/H₂)中的 CO₂,或从沼气、生物燃气中提纯甲烷(CH₄)。

  3. 食品与医药

    • 从发酵气中回收高纯度 CO₂(如啤酒酿造、医药级 CO₂制备)。

  4. 环境治理

    •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助力 “碳中和” 目标。

六、发展趋势

  1. 新型吸附剂开发:如金属有机框架(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提升吸附容量与选择性。

  2. 耦合技术集成:结合膜分离、生物吸附等技术,提高整体效率并降低能耗。

  3. 智能化控制:通过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优化循环参数,实现自适应运行。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