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解决方案>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电池防爆试验箱:守护电池安全的坚固堡垒》

来源:广东皓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21日 17:02  

电池防爆试验箱:守护电池安全的坚固堡垒

**
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电池作为储能核心部件,其安全性至关重要。电池防爆试验箱作为模拟电池失效场景、验证防爆性能的专业设备,为电池安全筑起一道坚固防线。本文将通过模拟典型试验,揭示其在电池安全测试中的核心价值。

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利用电池防爆试验箱,模拟电池在过充、过放、短路、热失控等条件下的状态,验证电池在发生意外时的防爆性能,评估其是否能有效防止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分析电池在失效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变化,为电池设计优化、生产工艺改进及安全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确保电池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实验 / 设备条件

本次试验采用专业级电池防爆试验箱,箱体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材质,厚度达 10mm,具备强的抗冲击能力,可承受 10MPa 的瞬间压力。箱体配备双层防爆玻璃观察窗,能清晰观察试验过程,且可抵御爆炸冲击。设备内置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精度 ±0.1℃)、压力传感器(精度 ±0.01MPa)和气体浓度检测仪,实时监测试验环境变化。此外,试验箱还设有独立的排风系统,可在试验后迅速排出有害气体,保障操作人员安全。同时,配备智能控制系统,支持远程监控与数据自动记录,可精准设置试验参数并控制充放电过程。

三、试验样品

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锂电池作为试验样品:
  1. 18650 型锂离子电池:常用于移动电源、等小型设备,容量为 2600mAh,标称电压 3.7V;

  2. 软包聚合物锂电池: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容量 4500mAh,标称电压 3.85V;

  1. 动力电池模组:由 16 节磷酸铁锂电池串联组成,用于电动汽车,总电压 51.2V,容量 100Ah。

四、试验步骤及条件

(一)过充试验

将 18650 型锂离子电池放入试验箱,设置充电电流为 1C(2.6A),充电截止电压设定为 5.0V(超出标准 4.2V),持续充电至电池出现异常。试验过程中实时监测电池电压、温度、压力变化。

(二)短路试验

对软包聚合物锂电池进行外部短路试验,使用低电阻导线直接连接电池正负极,触发短路。观察电池在短路瞬间的温度骤升、气体释放及外壳变形情况,试验持续至电池状态稳定。

(三)热失控试验

针对动力电池模组,采用加热片对其中一节电池进行局部加热,升温速率设定为 5℃/min,直至触发电池热失控。监测模组内各电池间的热传递过程、压力扩散及火焰蔓延情况。

五、数据采集与分析

试验过程中,设备以每秒 10 次的频率采集电池电压、温度、压力等数据,并同步记录气体浓度(氧气、一氧化碳、氢气等)变化。利用数据分析软件绘制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对比不同类型电池在相同或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性能差异。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趋势,结合高速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深入研究电池失效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

(一)过充试验结果

18650 型电池在充电至 4.8V 时,温度开始急剧上升,达到 80℃后外壳破裂,释放大量烟雾,但未发生剧烈爆炸。试验箱有效阻隔了高温与有害气体,内部传感器完整记录数据,证明其在过充场景下的监测与防护能力。

(二)短路试验结果

软包聚合物锂电池在短路后 0.5 秒内,温度从 25℃飙升至 150℃,电池迅速膨胀变形并起火。试验箱成功抵御了火焰冲击,防爆玻璃未破裂,排风系统及时排出有害气体,确保试验安全进行。

(三)热失控试验结果

动力电池模组在热失控后,热传递导致相邻电池连锁反应,出现剧烈爆炸。试验箱承受住了爆炸产生的高压冲击,箱体结构未受损,内部数据完整保存,为后续分析提供关键依据。

(四)总体结论

电池防爆试验箱凭借其坚固的结构设计、精准的监测系统和可靠的安全防护功能,能够真实模拟电池失效场景,有效保障试验安全。通过试验,可全面评估电池在危险工况下的防爆性能,为电池安全性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持,是电池安全测试重要的重要设备。

七、失效分析与改进建议

(一)失效分析

  1. 18650 型电池:过充失效主要因电池内部隔膜耐热性不足,高温下收缩导致正负极直接接触短路;

  1. 软包聚合物锂电池:短路起火源于电池内部电解质可燃性高,且散热设计不合理;

  1. 动力电池模组:热失控连锁反应与电池间热传导路径设计缺陷、缺乏有效的热隔离材料有关。

(二)改进建议

  1. 材料优化:研发耐高温、高安全性的隔膜材料和电解质,提升电池内部组件的热稳定性;

  1. 结构设计:优化动力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增加隔热层和散热通道,降低热失控扩散风险;

  1. 工艺改进: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电池密封性检测,确保电池外壳具备更强的抗压能力;

  1. 设备升级:进一步完善电池防爆试验箱的功能,增加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提升对复杂电池系统的测试能力,同时优化排风系统,提高有害气体处理效率。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试验需求、资源条件以及产品的特性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