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防爆试验箱:守护电池安全的坚固堡垒
一、试验目的
二、实验 / 设备条件
三、试验样品
18650 型锂离子电池:常用于移动电源、等小型设备,容量为 2600mAh,标称电压 3.7V;
软包聚合物锂电池: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容量 4500mAh,标称电压 3.85V;
动力电池模组:由 16 节磷酸铁锂电池串联组成,用于电动汽车,总电压 51.2V,容量 100Ah。
四、试验步骤及条件
(一)过充试验
(二)短路试验
(三)热失控试验
五、数据采集与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
(一)过充试验结果
(二)短路试验结果
(三)热失控试验结果
(四)总体结论
七、失效分析与改进建议
(一)失效分析
18650 型电池:过充失效主要因电池内部隔膜耐热性不足,高温下收缩导致正负极直接接触短路;
软包聚合物锂电池:短路起火源于电池内部电解质可燃性高,且散热设计不合理;
动力电池模组:热失控连锁反应与电池间热传导路径设计缺陷、缺乏有效的热隔离材料有关。
(二)改进建议
材料优化:研发耐高温、高安全性的隔膜材料和电解质,提升电池内部组件的热稳定性;
结构设计:优化动力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增加隔热层和散热通道,降低热失控扩散风险;
工艺改进: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电池密封性检测,确保电池外壳具备更强的抗压能力;
设备升级:进一步完善电池防爆试验箱的功能,增加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提升对复杂电池系统的测试能力,同时优化排风系统,提高有害气体处理效率。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试验需求、资源条件以及产品的特性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