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解决方案>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管壳式油冷器的常见故障有哪些?

来源:泰安高新区顺鑫网络科技服务中心   2025年05月21日 11:05  
管壳式油冷器在长期运行中可能因介质腐蚀、流体冲刷、安装不当或维护不足等原因出现故障,以下是常见故障类型、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换热效率下降

故障现象

  • 油出口温度升高,冷却介质(如水)进出口温差减小,系统需增大冷却流量才能维持油温。

  • 传热系数(K)降低,相同工况下传热量(Q)明显减少。

主要原因

  1. 换热管内外结垢

    • 油侧:润滑油长期高温运行产生氧化沉积物、积碳或机械杂质(如金属碎屑),附着在管外壁形成油泥。

    • 水侧:冷却水中钙镁离子形成水垢(碳酸钙、硫酸钙),或微生物繁殖形成生物黏泥,堵塞管内壁。

  2. 流体流速过低

    • 油泵或水泵故障导致流量不足,油或水在管壳内呈层流状态,传热系数(h)显著降低。

  3. 内部短路或旁流

    • 折流板松动、管束与壳体间隙过大,油流未充分冲刷管束,通过 “旁流通道” 直接流出,有效换热面积减少。

  4. 介质泄漏混合

    • 换热管破裂或管板焊缝泄漏,油与水互窜,一方面污染介质,另一方面导致两侧流体温差减小(如油中进水后比热容增大,温降变慢)。

处理方法

  • 清洗除垢:油侧用化学清洗剂(如碱性除油剂)循环冲洗,水侧用酸洗(如柠檬酸)或高压水射流清除垢层;

  • 检查流速与压力:修复或更换泵,确保油速≥0.5m/s、水速≥1.5m/s,维持湍流状态;

  • 修复内部结构:紧固折流板、更换磨损管束,或在壳体与管束间加装密封条减少旁流。

二、设备泄漏

故障现象

  • 油侧压力下降、水侧出现油花(油漏入水),或冷却水从放油口排出(水漏入油);

  • 壳体或管程法兰、焊缝处可见液体渗漏。

主要原因

  1. 换热管损坏

    • 固定管板式结构中,油与水温差过大(如 ΔT>50℃),管束与壳体膨胀量不一致,导致管板与管子连接处拉脱或管体开裂。

    • 冷却水入口未加装防冲挡板,高速水流直接冲击管束,导致管端磨损减薄(尤其 U 形管弯管处);

    • 油中携带金属颗粒(如轴承磨损碎屑),长期冲刷管外壁形成沟槽。

    • 水侧:冷却水中氯离子(Cl⁻)超标,导致不锈钢管发生点蚀或应力腐蚀(如 304 不锈钢在 Cl⁻>25ppm 时易腐蚀);

    • 油侧:酸性油(氧化变质后酸值升高)腐蚀铜管或钢管内壁。

    • 腐蚀穿孔

    • 冲刷磨损

    • 热应力破裂

  2. 密封失效


  • 管板与换热管胀接或焊接处松动(如胀接应力松弛、焊接裂纹);

  • 壳体法兰、管箱法兰垫片老化(如橡胶垫片高温碳化),或螺栓紧固力不均匀。

处理方法

  • 堵漏或换管

    • 单根管子泄漏时,可用金属堵头(胀接或焊接)封堵管口,但堵管数量不宜超过总管数的 10%,否则需整体更换管束;

    • 大面积腐蚀或磨损时,需更换管束(如选用耐蚀的钛管、双相不锈钢管)。

  • 修复密封

    • 重新胀接或补焊泄漏的管头,必要时采用强度焊 + 贴胀工艺;

    • 更换耐油、耐高温垫片(如金属缠绕垫),对称均匀紧固法兰螺栓。

  • 结构改进

    • 对固定管板式,增设膨胀节缓解热应力;对浮头式,检查浮头盖密封面是否磨损。

三、压力降异常

故障现象

  • 油侧或水侧压降(ΔP)突然增大,超过设计值(如 ΔP>0.15MPa);

  • 泵出口压力升高,系统流量下降,可能伴随异常振动或噪音。

主要原因

  1. 管路堵塞

    • 换热管内被垢层、杂物(如焊渣、纤维)堵塞,尤其是多管程结构中某一程堵塞,导致局部流速激增、压降骤升。

  2. 折流板变形或移位

    • 长期振动导致折流板螺栓松动、脱落,或折流板厚度不足被油流冲弯,改变流道截面积,增加流动阻力。

  3. 介质黏度异常

    • 油温过低(如启动时)导致油黏度急剧升高,壳程流动阻力增大;

    • 冷却水中混入油污形成乳浊液,管程黏度增加、流动性变差。

处理方法

  • 疏通管路:拆开管箱,用通球法(直径略小于管径的橡胶球)清理堵塞的管程;壳程可通过反冲法(从出口通入高压油或水)清除杂物。

  • 加固折流板:更换加厚折流板,或增加折流板数量(缩短间距),减少振动变形风险。

  • 预热或过滤介质:启动前预热润滑油至适宜温度(如 40℃以上),冷却水管路加装过滤器(精度≤50μm)拦截杂质。

四、振动与噪音

故障现象

  • 壳体或管路发出异常振动(频率与流体流速相关),伴随 “嗡嗡” 或 “咔嗒” 声;

  • 长期振动可能导致管束断裂、法兰松动或壳体疲劳裂纹。

主要原因

  1. 流体诱导振动

    • 壳程油速或管程水速接近临界流速,引发卡门涡街(Vortex Shedding),导致管束横向振动;

    • 折流板间距过大(如超过管径 12 倍),管束 unsupported span 过长,固有频率与流体激励频率共振。

  2. 机械安装问题

    • 管束与壳体不同心,部分区域间隙过大,油流通过时产生湍流脉动;

    • 管路支架松动或刚度不足,无法抑制流体脉动引发的振动。

处理方法

  • 调整流速:通过阀门调节流量,使油速 / 水速远离临界流速(经验公式:临界流速 u_c≈St・d・f,其中 St 为斯特劳哈尔数,d 为管径,f 为固有频率)。

  • 优化折流板

    • 减小折流板间距,增加管束支撑点,提高固有频率;

    • 采用消振杆或阻尼杆(插入管束之间的金属杆),吸收振动能量。

  • 加固管路:增设刚性支架,缩短管路悬臂长度,避免共振。

五、其他典型故障

故障类型常见原因处理措施
管束冻裂冬季停机后未排净冷却水,水结冰膨胀撑裂换热管(尤其碳钢 / 铜管易冻裂)停机前放空存水,必要时充氮保护
法兰腐蚀法兰材质与介质不匹配(如普通钢法兰接触酸性油),或垫片腐蚀失效更换耐腐蚀法兰(如不锈钢)或垫片
温度计失灵测温点位置不当(靠近进出口弯头),或传感器被油泥覆盖导致测温滞后调整测温点至流体稳定区域,定期清理

预防措施与维护建议

  1. 定期监测与记录

    • 每日记录油温和冷却水温、进出口压力、流量等参数,建立趋势分析表,及时发现异常波动。

  2. 制定清洗周期

    • 对易结垢的冷却水系统,每 3~6 个月化学清洗一次;对润滑油系统,结合大修周期(如每年一次)进行油侧清洗。

  3. 介质品质控制

    • 冷却水控制 Cl⁻<50ppm、pH=6.5~8.5,定期投加缓蚀阻垢剂;润滑油定期过滤(精度≤10μm),监测酸值、黏度等指标。

  4. 备用设备轮换

    • 对双台并联的油冷器,定期切换运行,避免单台长期负荷运行导致部件老化不均。


通过针对性排查与维护,可有效降低管壳式油冷器的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寿命并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