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人多能干细胞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生长和发育

来源:北京科誉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21日 09:55  

人多能干细胞(hPSCs)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生长和发育呈现出与地面环境不同的特性,这些变化既涉及细胞形态、增殖分化的调控,也涉及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的重塑。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影响及机制,并结合研究案例说明潜在应用价值。


一、微重力对 hPSCs 生长特性的影响

1. 细胞形态与三维结构形成

  • 地面环境:hPSCs 通常以贴壁方式生长,形成扁平的克隆集落,依赖细胞外基质(如 Matrigel)维持多能性。

  • 微重力环境

    • 细胞倾向于悬浮生长,自发形成三维球体(拟胚体,EBs),无需人工诱导。例如,在旋转生物反应器(RCCS)中培养的 hPSCs 可形成直径均匀的球体,内部细胞间连接更紧密(如 E - 钙粘蛋白表达上调)。

    • 三维结构可能模拟早期胚胎发育的微环境,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如 Wnt/β - catenin 通路激活),进而影响多能性维持。


2. 增殖与多能性维持

  • 增殖速率:部分研究显示,微重力可轻度抑制 hPSCs 的增殖速率,但延长培养时间后,细胞总数与地面组无显著差异,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如 Cyclin D1、p21)的动态平衡有关。

  • 多能性标志物

    • 核心转录因子(Oct4、Sox2、Nanog)表达水平维持稳定,但表观遗传修饰(如 DNA 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可能改变。例如,太空实验中 hPSCs 的 Oct4 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降低,提示多能性状态更易维持。

    • 糖酵解代谢增强:微重力下 hPSCs 更依赖糖酵解供能,而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这与胚胎干细胞的代谢特征相似,可能与其多能性维持相关。


二、微重力对 hPSCs 分化潜能的调控

1. 三胚层分化偏向性

  • 神经外胚层分化增强
    在模拟微重力环境(如随机定位机 RPM)中,hPSCs 向神经外胚层(Nestin+、Pax6 + 细胞)的分化效率显著提高,可能与 BMP 信号通路抑制和 Wnt 通路激活有关。例如,国际空间站实验显示,hPSCs 衍生的神经前体细胞比例较地面组增加 30%。

  • 中胚层分化调控差异

    • 心血管前体细胞(CPCs)分化:微重力可促进 hPSCs 向 CPCs 分化,伴随 Isl1、Flk1 等标志物表达上调,可能与 YAP/TAZ 机械敏感通路激活有关。

    • 造血分化:部分研究发现微重力抑制 hPSCs 向造血谱系分化,推测与细胞骨架微管解聚导致 SCF/c - Kit 信号传导受阻有关。

  • 内胚层分化无显著差异:向肝、胰腺等内胚层细胞的分化能力在微重力下未观察到明显变化,但肠道类器官形成效率可能因三维结构优化而提升。


2. 定向分化的功能成熟度

  • 心肌细胞分化
    hPSCs 衍生的心肌细胞(hiPSC - CMs)在微重力下表现出更成熟的电生理特性,如动作电位时程延长、钙瞬变幅度增加,可能与肌小节结构组装更完善相关。美国 NASA 的 “Cardiac Cells in Space” 实验证实,太空培养的 hiPSC - CMs 收缩力提高 15%。

  • 神经元功能整合
    微重力环境下分化的神经元网络形成更快,突触密度增加,且对谷氨酸刺激的反应更敏感,提示其功能成熟度接近体内水平,这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构建提供了新方向。


三、分子机制:机械信号与基因表达重塑

1. 细胞骨架与机械转导通路

  • 微管解聚与 YAP/TAZ 激活
    微重力诱导微管蛋白去乙酰化,导致细胞骨架软化,机械敏感蛋白 YAP/TAZ 从细胞质转位至细胞核,调控多能性和分化相关基因(如调控 Nanog 维持多能性,或调控 Mesp1 促进中胚层分化)。

  • 整合素信号通路抑制
    贴壁依赖的整合素 α5β1 信号减弱,细胞转向依赖非整合素黏附分子(如钙粘蛋白),这可能触发 “悬浮应激” 反应,激活 p38 MAPK 通路,促进细胞向神经外胚层命运决定。

2. 表观遗传与基因表达谱

  • 染色质重塑
    微重力可降低组蛋白 H3K27me3 修饰水平,使神经外胚层相关基因(如 Sox1、Pax6)染色质区域更开放,促进转录激活。

  • 非编码 RNA 调控
    太空实验中发现,hPSCs 的 miR - 302 家族表达上调,靶向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DK4/6),可能解释增殖速率的轻度下降;同时,lncRNA HOTAIR 表达降低,与中胚层分化抑制相关。


目前,3D细胞培养技术已经发展出多种形式,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应用场景。下面介绍几种微重力3D细胞培养方法:

  1. 支架依赖型3D培养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技术之一,它使用天然或合成材料作为支架,为细胞提供三维生长空间。天然支架材料如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透明质酸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支持细胞粘附和功能表达;而合成材料如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等则具有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精确控制支架的孔隙率、刚度和降解速率。


  2. - 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WV):是常用的模拟微重力设备。工作时,培养容器以特定速度旋转,使细胞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和重力相互作用下处于悬浮状态,模拟微重力环境。


  3. - 随机定位机(RPM):通过快速随机改变样品的方向,平均化重力向量,模拟微重力环境。使用 RPM 时,需注意样品的固定方式,避免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样品移位影响实验结果。而且由于 RPM 内空间相对紧凑,要合理设计培养液的体积和细胞接种密度,以保证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有足够的营养和生存空间。


  4. 微重力三维细胞培养系统(TDCCS-3D),创新运用倾斜45°旋转装置,可实现整机三维动态旋转。该系统具备微重力与超重力双重工作模式,能够高度还原体内细胞所处的力学微环境,为细胞培养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平台 。其优势:耗材通用,货期短,性价比高。

微重力环境通过重塑细胞机械感知、信号通路和表观遗传状态,显著影响人多能干细胞的生长模式和分化潜能。这些特性不仅为解析人类早期发育和疾病机制提供了帮助,也为干细胞治疗、器官芯片等领域开辟了新路径。随着地空联动研究的深入,微重力三维培养系统有望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关键技术平台。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