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干燥机的核心功能是通过低温冷凝和真空环境实现物料的冻干处理,若设备出现不制冷现象,将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针对冷冻干燥机不制冷问题的系统性分析与解决步骤,涵盖原理解析、常见原因、排查方法及预防措施。
一、冷冻干燥机制冷系统原理
冷冻干燥机的制冷系统通常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节流装置)、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通过冷媒(如R22、R404A等)的循环实现热量转移。其工作流程为:
1. 压缩机压缩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输出高温高压气体;
2. 高温气体在冷凝器中散热液化,释放热量;
3. 液态冷媒经膨胀阀降压,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气混合物;
4. 低温冷媒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蒸发为气态,从而降低蒸发器温度(通常为-40℃~-80℃),为冻干箱提供冷源。
若制冷系统失效,需从冷媒循环、部件性能、电气控制等方面逐一排查。
二、不制冷的常见原因分类
1. 制冷系统故障
- 冷媒泄漏(最常见原因,占60%以上案例);
- 压缩机损坏(启动失败、绕组烧毁、机械卡死);
- 冷凝器散热不良(灰尘堵塞、风机故障、冷却水不足);
- 膨胀阀堵塞或失效;
- 蒸发器结霜或冰堵。
2. 电气控制问题
- 温控器设定错误或传感器故障;
- 压缩机启动继电器损坏;
- 电源缺相或电压不稳;
- PLC程序异常或主板故障。
3. 环境与操作因素
- 环境温度过高(超过35℃),冷凝压力过大;
- 冻干箱保温层破损,冷量流失;
- 操作失误(如未开启制冷开关、误调参数)。
三、故障排查与解决步骤
第一步:基础检查
1. 电源与开关状态
- 确认设备通电,检查总电源开关、急停按钮是否复位;
- 使用万用表测量压缩机供电电压(三相380V±5%或单相220V±10%)。
2. 温控器设置
- 检查设定温度是否低于环境温度(例如设定-50℃,而室温为25℃);
- 恢复出厂设置或校准温度传感器,排除显示误差。
3. 压缩机启动状态
- 听取压缩机声音:正常启动时有短暂“嗡嗡”声;
- 触摸压缩机表面:运行中应有明显的振动和温度升高;
- 若压缩机无反应,检查启动继电器、热保护器是否跳闸。
第二步:制冷系统专项检测
1. 冷媒泄漏判断
- 目视检查:观察蒸发器、冷凝器铜管接头、阀门处是否有油渍(冷媒与润滑油混合泄漏);
- 压力测试:用歧管表检测系统压力,若低压侧压力<0.1MPa或高压侧压力极低,提示泄漏;
- 电子检漏仪:定位微量泄漏点(如焊缝、螺纹连接处)。
2. 压缩机性能验证
- 短接压缩机启动电容或更换备用压缩机测试;
- 测量压缩机绕组电阻(正常值参考铭牌标签),排除绕组短路或开路。
3. 冷凝器与膨胀阀检查
- 清理冷凝器翅片上的灰尘,检查散热风机是否正常运转;
- 观察膨胀阀结霜情况:若阀体结白霜,可能因冰堵或调节失灵;
- 检查膨胀阀感温包是否紧贴蒸发器出口管路
第三步:电气与控制系统排查
1. 控制板与传感器
- 检查温控器输入输出信号,模拟传感器信号判断主板是否正常;
- 检查PLC程序参数(如PID调节值、延时启动设置)。
2. 压缩机继电器与接触器
- 用万用表检测继电器触点通断状态;
- 更换同型号继电器测试压缩机能否启动。
第四步:特殊场景处理
1. 环境温度过高
- 加装冷凝器辅助散热风扇或水冷系统;
- 避免设备在高温环境下(>35℃)长时间运行。
2. 蒸发器冰堵
- 关闭制冷系统,加热蒸发器融化冰堵(需专业操作,防止管路变形);
- 检查干燥过滤器是否堵塞,必要时更换。
四、预防性维护建议
1. 定期维护
- 每季度清洁冷凝器翅片,检查风机轴承润滑;
- 每年检测冷媒压力,补充至规定范围(如R22系统低压0.4~0.6MPa)。
2.关键部件更换周期
- 压缩机润滑油:每2年更换;
- 干燥过滤器:每1年更换;
- 电磁阀、膨胀阀:每3年检查校准。
3. 操作规范
- 避免频繁启停压缩机(间隔>5分钟);
- 严格控制冻干箱装载量,防止冷量不足。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