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中的“小黑点”是什么?
经常培养细胞的同学们,可能都遇到过上图的情况,突然有一天,显微镜下发现培养基里有为数不少的“小黑杆”,它们有些知识随着液体晃动,有些会自主地在液体里迅速或者缓慢地游动。这些“小黑杆”,也会被我们的客户形象地称为“有黑色的虫子”。那这些“小黑杆”到底是什么呢?
出现“小黑点”最常见的可能
各类细菌
细菌污染是实验室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即使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也可能因为操作不慎而引起污染。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杆菌以及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其中,不乏各类杆状细菌,在显微镜下这些杆菌看起来就像“小黑杆”一样。
培养细胞受细菌污染后,初期细胞仍能生长,但随着细菌的迅速增殖,会出现培养液变混浊,pH改变从而导致培养基颜色发生变化。随着污染的加重,细胞发生病理改变,胞内颗粒增多、增粗,后变圆脱落死亡。
出现“小黑杆”特殊情况
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约有近万种为寄生性原虫,生活在动物体内或体表。
细胞实验中细胞受到原虫污染后,培养基轻微浑浊,镜下可以观察到众多的细小点状物,轻微活动。细胞虽然可以生长但繁殖速度却明显减慢,而且细胞状态不好,边缘不清楚,细胞不透亮,在光镜下观察常可见到细胞核及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颗粒或空泡。他们与细胞可共生但会与细胞争夺营养,但在污染初期原虫的数量少,细胞还能占据优势,所以不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生长,只有当他们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原虫的定义,业内仍然存在一定的讨论空间,也有研究者认为原虫污染属于细菌类污染)
螨虫
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广腹亚纲的一类体型微小的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世界上已发现螨虫(mite)有50000多种,仅次于昆虫。螨虫污染在细胞系培养中十分少见,常见于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时,形态呈杆状,能自主直线游动,速度相当快,常常源自实验动物的毛发中。
雅吉生物整体实验一站式细胞培养服务
近年来,生物制品行业飞速发展。雅吉生物利用传统的生物技术手段,从动物中获取的生物制品,存在诱发过敏或传播病原体等风险,并且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生物制品概念发生了转变。细胞成为了研究基因功能、分析药物活性或制备特定生物制品的重要平台,能够为免疫学、肿瘤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提供研究基础。
雅吉生物在当下的科学研究中,借助细胞工程技术,以细胞为“制备一系列生物制品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免疫防御与治疗等领域。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