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动泵是一种通过滚轮挤压弹性软管输送流体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医疗、化工、食品等领域。其核心优势是流体仅接触软管,避免了污染或交叉感染风险。以下从操作流程、参数设置、维护要点等方面详细阐述其使用细节。
一、前期准备工作
1. 环境检查
- 确保工作台面平稳、清洁,避免振动或倾斜导致泵体移位。
- 远离强磁场、高温或潮湿环境,防止电气元件受干扰或腐蚀。
- 若用于无菌环境(如生物实验),需对泵体表面消毒并配备防静电装置。
2. 设备检查
- 确认电源电压与泵的额定电压匹配(通常为24V DC或100-240V AC)。
- 检查滚轮、软管夹紧装置是否清洁,无残留异物或磨损痕迹。
- 使用或长期存放后,需测试电机空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
3. 软管选择与安装
- 根据流体性质选择软管材质:
- 普通水或惰性液体:硅胶管或PVC管;
- 腐蚀性液体(如强酸/碱):氟橡胶或聚四氟乙烯管;
- 高温流体:耐高温硅胶管或特氟龙管。
- 安装时需确保软管紧密贴合滚轮,避免扭曲或松弛。若多通道泵,各软管长度应一致,防止流量差异。
二、参数设置与调试
1. 转速与流量控制
- 转速(RPM)决定滚轮挤压频率,直接影响流量。初始设置建议从低转速(如50-100 RPM)开始,逐步增加至所需流量。
- 流量公式:流量(mL/min)= 单次挤压体积 × 转速 × 软管数量。实际流量需通过测量校准,因软管弹性变形可能导致理论值偏差。
- 避免长时间高速运行,否则软管磨损加剧,甚至因摩擦生热导致软管老化或破裂。
2. 压力限制设置
- 蠕动泵最大允许压力受限于软管承压能力和电机扭矩。通常单滚轮设计压力上限为0.3-0.8MPa,多滚轮可适当提高。
- 输送高黏度或高阻力流体时,需调低转速并监测压力,防止电机过载或软管破裂。
3. 方向与计时功能
- 根据流体输送方向调整滚轮转动方向,避免反向挤压导致软管脱落或流体倒流。
- 定时功能用于精确控制输液时间,尤其在实验或医疗场景中需与控制器联动设置。
三、运行操作规范
1. 启动前检查
- 确认软管安装到位,入口端浸入液面以下,出口端无堵塞。
- 检查管路连接是否漏液,尤其是快接接头或卡箍处。
- 设置初始参数(转速、流量、压力保护值)并空转测试1-2分钟,观察滚轮运转是否平稳。
2. 运行监控
- 电机声音:异常噪音可能提示滚轮磨损、软管堵塞或电机故障。
- 观察液体流动状态:若流量波动大,可能是软管老化或滚轮压紧力不足。
- 定期触摸泵体温度:局部过热需停机检查,可能因摩擦过度或散热不良。
3. 停机操作
- 先关闭电源,再停止流体供应(如关闭上游阀门),防止倒流或泄漏。
- 及时清理泵头残留液体,尤其是腐蚀性或黏性介质,避免腐蚀管路或污染下次使用。
四、日常维护与保养
1. 软管更换
- 定期检查软管外壁,若出现硬化、裂纹或变色(如受化学腐蚀),立即更换。
- 记录软管使用时长,硅橡胶管建议每500小时更换,氟橡胶管可延长至1000小时。
2. 清洁与润滑
- 每次使用后用软布擦拭泵头,禁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直接冲洗,可能腐蚀塑料部件。
- 滚轮轴承每季度涂抹食品级润滑油,保持转动顺畅。
3. 长期存放
- 拆卸软管,清理泵体后放入防尘罩。
- 每月通电空转10分钟,防止电机受潮或轴承锈蚀。
五、注意事项
1. 安全风险防范
- 输送高温流体时,加装隔热护套并预留冷却时间,防止烫伤。
- 处理有毒或挥发性液体时,需在通风橱内操作并佩戴防护装备。
2. 常见故障处理
- 流量不足:检查软管是否松动、滚轮磨损或入口过滤堵塞。
- 漏液:更换破损软管或调整卡箍紧固度。
- 电机异响:停机检查轴承或齿轮是否磨损。
3. 操作禁忌
- 禁止空转超过1分钟,以免滚轮与泵头摩擦损坏。
- 避免输送含固体颗粒的流体,可能划伤软管或堵塞管路。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