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作为现代分析化学的"黄金标准",通过整合色谱分离技术与质谱检测能力,实现对复杂样品中微量成分的高效解析。这个集物理、化学与电子技术于一体的系统,正在重塑物质分析的认知边界。
1.色谱分离:分子筛选的精密舞台
液质联用仪LC-MS系统的液相色谱模块(LC)是分析的起始环节。样品溶液注入后,在流动相载体的驱动下通过填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不同化合物因极性、分子量及官能团差异,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各异,从而在柱内产生时间差分离。现代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可将色谱柱理论塔板数提升至5000-20000,实现复杂基质的快速分离,为后续质谱鉴定奠定基础。分离效率的提升使仪器能够在复杂样品中同时监测数十种化合物,显著扩展应用范围。
2.质谱转化:分子的分子量与结构解码器
经色谱分离的化合物进入质谱模块(MS),经历电离和检测双重过程。电子轰击(EI)或电喷雾电离(ESI)技术将中性分子转化为带电离子,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飞行时间(TOF)分析器利用离子在电场中的飞行时间差异确定质荷比,而四极杆和轨道阱则通过电磁场对离子进行筛选过滤。不同电离方式和质量分析器的组合,使LC-MS既能实现全扫描以鉴定未知物,又可进行选择离子监测(SIM)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3.联用优势:1+1>2的分析革命
液质联用仪LC-MS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实现两模块的精准同步。色谱分离提供化合物纯度保障,质谱检测则赋予组分分子量与二级结构信息。这种联用方式将色谱的定性与质谱的定量优势结合,使仪器检测灵敏度达到pg级,动态范围跨越5个数量级。在临床诊断领域,可同时检测200+种生物标志物;环境监测方面,可识别ppb级的药物残留。
液质联用仪LC-MS系统通过跨尺度的技术整合,将分子识别从定性到定量、从整体到结构全面升级,成为生命科学、医药研发和环境污染监测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平台。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