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的核心技术参数与功能特性
1.1 关键技术指标
扫频检测能力
频率覆盖区间:1kHz~2MHz(频率精度达 0.005%)
输出阻抗:50Ω
最大输出幅值:20Vpp(软件自动调节输出幅度)
扫频模式:线性分布检测,可选间隔 0.5kHz/1kHz/2kHz(默认 1kHz)
信号检测性能
检测范围:-100dB~+20dB
精度分级:
-60dB~+20dB 范围内检测误差 ±1dB
-80dB~-60dB 范围内检测误差 ±2dB
数据呈现方式
显示图谱:支持幅频曲线、差异曲线、差异彩虹条
频率显示范围:1kHz~2MHz(可自定义区间)
对比机制:以待测数据与参考指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阻抗匹配设计
信号检测端输入阻抗:1MΩ
选频滤波特性
数字滤波器带宽:测量频率的 0.5%
电源规格
交流输入:220V,50Hz
物理参数
外形尺寸:410×268×110mm
设备重量:4.5kg(不含包装)
环境适应性
工作温度:-10℃~45℃
相对湿度:<90%(无凝露)
1.2 产品功能亮点
技术指标符合 DL/T 911-2004《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频率响应分析法》相关要求;
采用高性能嵌入式芯片与数字窄带滤波技术,有效抑制工频及高频干扰;
支持有线网络与无线 WIFI(分体机)双模式连接,适应多样化现场测量场景;
宽频扫频范围(1kHz~2000kHz)搭配灵活扫频方式,便于多维度数据对比;
检测效率高,1000 个频率点平均测量时间≤1 分钟;
一体机配置高可靠性工业电脑,1024×800 分辨率屏幕实现清晰细腻显示;
多样化图谱展示(幅频图、差异曲线、差异彩虹条),曲线自适应调整助力细节观测;
集成化操作界面,主要功能集中于单一界面,简化用户操作流程;
数据 “封存” 功能可保护原始记录,支持历史数据纵向对比分析;
具备测试数据报表生成与打印输出功能;
内置短路保护机制,保障接线失误时设备安全。
二、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的参考接线规范
2.1 接线操作要求
检测前需拆除变压器套管端部所有连接线,并使拆除引线远离被测套管。(若套管无法拆除,可通过套管末屏抽头作为响应端检测,需备注说明并与同条件检测结果对比。)
响应输入线需使用专用线缆(端头连接 50Ω 匹配电阻)。
变压器绕组幅频响应与分接开关位置相关,建议在最高分接位置检测,或确保历次检测分接开关位置一致。
因检测信号微弱,需保证所有接地点稳定可靠,降低接触电阻。
双信号检测端接地线应连接至变压器外壳明显接地点(如铁芯接地端),接地线需短直且避免缠绕。
三、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概述
在高频电压作用下,变压器各绕组可视为由线性电阻、电感(互感)、电容等分布参数构成的无源线性双口网络,其内部特性通过传递函数 H (jω) 表征。若绕组发生变形,内部分布参数(如电感、电容)将改变,导致传递函数的零点与极点偏移,进而引起频率响应特性变化。
频率响应分析法通过检测各绕组幅频响应特性,对检测结果进行纵向(同设备不同时期)或横向(同类设备)比较,依据幅频曲线差异判断绕组变形情况。具体通过频率扫描获取响应特征:连续调节外施正弦波激励源 Us 的频率 f(ω=2πf),测量不同频率下响应端电压 U₂与激励端电压 U₁的幅值比,生成幅频响应曲线
四、现场使用注意事项
数据一致性保障
参考历史测试记录,采用统一扫频方式,确保同一变压器历次测试接线一致。
详细记录被试品铭牌信息、原始工况、分接开关位置(可通过测试软件记录)。
温度控制要求
对刚停运的变压器,测量前需充分散热降温;检测过程中停止降温措施,保持温度稳定,避免温差影响结果一致性。
操作时效与数据保存
典型检测耗时:约 80 秒(1kHz~1000kHz,间隔 1kHz),需存盘数据请点击 “保存数据”。若检测超时,可结束扫描后重试。
异常数据排查
湿度与表面污染:空气湿度大或试品表面脏污、受潮可能导致数据异常,需清洁表面或烘干处理。
接线接触问题:接地线或信号线接触不良会引起数据波动(如氧化层、油漆、生锈等),需确保接点导电良好,接线牢固。
仪器端子检查:确认激励输入、激励输出、信号输入连接至变压器正确位置,端子与仪器连接件可靠连接。
接线验证方法
试验前可将仪器三端(激励输入、激励输出、信号输入)短接(不接绕组),软件扫频时应显示 0dB 平滑直线,否则需检查接线可靠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