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技术参数>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肝脏功能单元的多细胞协同:五大原代肝细胞的特点与功能解析

来源:汇智和源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20日 14:55  

关键词:原代肝细胞,肝实质细胞,肝星状细胞,库普弗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内胆管上皮细胞,siRNA递送,肝细胞自由摄取,肝细胞转染,primary hepatocytes,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Kupffer Cells,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LSECs,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IBEpiCs,siRNA delivery,Cellular Uptake,Hepatocyte siRNA transfection,ASGPR, GalNAc

肝脏(Liver)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体外代谢模型多以肝脏为基础。其中,原代肝细胞作为一种肝脏体外模型,因具有较好的体外试验重现性,基本维持了肝脏的代谢功能,特别是较好的保留了与体内一致的酶水平,成为了体外药物试验的“金标准”,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与毒理学等研究中。原代肝细胞可分为肝实质细胞(primary hepatocytes)和肝非实质细胞,其中肝实质细胞是原代肝细胞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约占肝脏细胞总数的70%。肝非实质细胞主要包括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LSECs)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IBEpiCs)。本文将简要介绍各原代肝细胞的特点及功能,以供参考。

图片1.png

01    原代肝细胞特点与功能

1    原代肝实质细胞 

原代肝实质细胞(primary hepatocytes)是从动物肝脏直接分离的细胞,是肝脏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约占肝脏细胞总数的70%。肝实质细胞负责代谢、解毒、合成蛋白质及胆汁分泌等核心生理功能,是肝脏的主要功能细胞。此外,肝实质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丰富的酶系及多种特异性功能。作为一种体外模型,原代肝实质细胞具有其它体外模型不可替代的优点:

 ① 与体内环境保持一致,酶量和辅助因子水平都是正常的生理浓度,可以在接近生理状态的的情况下研究药物的代谢和毒性;

 ② 较好保留和维持了肝细胞的完整形态和肝细胞体外代谢活性,真实反应了体内的代谢情况;

 ③ 无须担心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亦可减少动物实验所需要的的成本开支,实现了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优化(Refinement)的3R伦理原则。

原代肝实质细胞被分离后,可进行贴壁培养和悬浮培养。悬浮培养的原代肝实质细胞在最开始的4h内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和体内最为一致,随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故仅适合短期的悬浮代谢应用,如药物摄取、代谢稳定性、代谢产物鉴定和代谢物谱研究等。贴壁培养的原代肝实质细胞有足够的时间从损伤中恢复过来,具有正常细胞的形态特征,应用范围相对较广,较常见的为细胞毒性研究、酶诱导研究、慢代谢药物的代谢稳定性、代谢产物鉴定等研究。

图片2.png

SD大鼠悬浮原代肝实质细胞

图片3.jpg


猫贴壁原代肝实质细胞

此外,肝实质细胞膜表面高度特异性表达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一个肝实质细胞中平均表达500,000个ASGPR。ASGPR与GalNAc(N-乙酰半乳糖胺)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而GalNAc是目前siRNA等小核酸药物最-常用的递送系统,GaINAc-siRNA偶联物通过特异性结合ASGPR,在细胞内吞作用下,将siRNA从细胞表面转运至细胞中,从而实现肝细胞靶向递送。因此,肝实质细胞还常用于siRNA递送(siRNA delivery)、肝细胞自由摄取(Cellular Uptake)及肝细胞转染(Hepatocyte siRNA transfection)等试验。

2    原代肝非实质细胞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占肝脏固有细胞总数的15%,占非实质细胞的30%左右。HSC位于Disse间隙内,紧贴着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和肝细胞。其形态不规则,呈梭形或多边形,常伸出数个星状胞突包绕着肝血窦。HSC胞质内有1~14个直径约1.0~2.0μm的富含维生素A和甘油三酯的脂滴,胞浆中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胞核形态不规则,由于脂滴的挤压,常致细胞核有一个或多个凹陷,核内可见1~2个核仁。

图片4.jpg

肝星状细胞 来源于网络

正常情况下肝星状细胞呈静息状态,它在肝脏中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维生素A的代谢,储存脂肪,肝星状细胞的胞浆中含有类视黄醇物质的脂滴,是维生素A的主要储存处,肝星状细胞还有调节血管和肝窦血流的作用。此外,肝星状细胞可分泌R-spondin 3(RSPO3),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维持肝细胞代谢分区(如CYP450酶空间分布),保障解毒、糖脂代谢等功能。RSPO3的缺失将直接导致肝细胞代谢“地图”混乱,再生与修复能力失调。

当肝脏受到炎症或机械刺激等损伤时,肝星状细胞被激活,其表型由静息型转变为激活型。激活的肝星状细胞一方面通过增生和分泌细胞外基质(ECM)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肝内结构的重建,另一方面通过细胞收缩使肝窦内压升高。这两类变化最终奠定了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病的病理学基础。

【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

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Browicz-Kupffer cell、stellate macrophages,亦称为肝巨噬细胞)是位于肝脏中的特殊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一部分。库普弗细胞的发育来自骨髓,由前单核细胞(promonocytes)、原单核细胞(Monoblast)、单核细胞发育而来,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再进一步在肝窦壁发育成库普弗细胞。库普弗细胞可通过吞噬作用清除血循环中异物颗粒或红细胞。

图片5.jpg

库普弗细胞 来源于网络

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的核心功能包括:

 🔷 免疫防御 

清除异物‌:通过吞噬作用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及细胞碎片‌。

补体介导清除‌:表面CRIg受体可识别并清除补体结合的病原体,在先天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 代谢调控 

· 分解衰老红细胞,回收铁离子,并将胆红素转运至肝细胞处理,最终通过胆汁排出。‌

另外库普弗细胞表面存在着多种受体,可被多种配体激活,通过产生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活性氧等,在多种肝细胞损伤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① 肝纤维化

活化的库普弗细胞通过释放促炎因子(如IL-6、TNF-α)和活性氧,加剧肝细胞损伤及纤维化进程,肝纤维化模型中可见库普弗细胞显著增生。

②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库普弗细胞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参与NAFLD发病,抑制其活化可有助于减轻或阻止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LSECs)】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LSECs)是构成肝窦壁的主要非实质细胞,占肝脏细胞总数的15%-20%,具有独-特的窗孔结构(直径100-150 nm),缺乏基底膜,直接与肝细胞接触,形成肝血窦与Disse腔的物质交换界面。 LSECs的窗孔数量和大小可随生理状态(如年龄、疾病、毒素暴露)动态变化。‌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LSECs)的核心功能包括:

 🔷 物质交换和代谢调控 

·通过窗孔结构促进脂蛋白、代谢产物在血液与肝细胞间的双向运输,维持肝脏代谢稳态。

· 分泌一氧化氮(NO)调节肝窦血管张力,改善肝脏微循环。

 🔷 免疫调节作用 

· 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s),LSECs通过MHC II类分子激活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

· 与Kupffer细胞协同清除病原体,并通过释放IL-10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此外,‌肝窦内皮细胞在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① 肝纤维化

      慢性损伤导致LSECs窗孔减少并形成基底膜,激活肝星状细胞(HSCs)分泌ECM,促进肝纤维化‌。另外,LSECs可分泌TGF-β和PDGF,直接激活HSCs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②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LSECs窗孔丢失导致脂蛋白滞留,加剧肝细胞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相关研究显示NAFLD患者中LSECs的促炎因子(如IL-6)表达显著升高,与疾病进展正相关。‌

【肝内胆管上皮细胞(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IBEpiCs】

肝内胆管上皮细胞(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IBEpiCs)是构成肝内胆管系统的主要功能细胞,分布于肝内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以上的胆管系统,主要覆盖肝左叶和右叶的胆管分叉处‌。细胞呈立方或柱状,紧密排列形成胆管腔,表面具有微绒毛以增加吸收面积。IBEpiC负责胆汁的分泌、修饰和运输,其功能与病理机制的研究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肝内胆管上皮细胞(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IBEpiCs)的核心功能包括:

① 胆汁分泌与修饰:分泌碳酸氢盐和水分,调节胆汁酸碱度(pH 7.6-8.6),促进脂质消化。

② 物质转运:通过离子通道(如CFTR氯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调控电解质平衡。

③ 免疫屏障:分泌IgA和黏蛋白(MUC5AC),抵御病原体入侵胆管系统。

   此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在肝胆系统相关疾病的病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慢性炎症影响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功能,导致胆管纤维化狭窄,与免疫异常(如Th17细胞活化)相关。

② 肝内胆管癌(ICC):占肝癌的10%-15%,危险因素包括肝吸虫感染、胆管结石,常见驱动基因突变(KRAS、IDH1/2、FGFR2融合)。这类肿瘤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而非肝细胞‌,与肝细胞癌(HCC)相比,ICC在组织学起源(胆管上皮细胞)和临床表现(如早期症状隐匿、晚期易转移)上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肝脏是人体代谢、解毒和免疫的核心器官,其功能依赖于‌肝实质细胞(primary hepatocytes)、肝星状细胞(HSCs)、库普弗细胞(KCs)、肝窦内皮细胞(LSECs)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IBEpiCs)等多种细胞的协同作用。研究这些关键细胞类型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肝脏生理机制,更对疾病诊疗、再生医学和药物开发具有深远影响。

02    IPHASE相关产品

鉴于此,IPHASE作为体外研究生物试剂引-领者,凭借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多年研发经验,成功研发出人、猴、犬、大鼠及小鼠等多种属的肝实质细胞、肝星状细胞、库普弗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等原代肝细胞,为客户开展药物研发等试验提供更多选择。


关    于    我    们

汇智和源,致力于为创新药研发企业及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提供高品质的生物试剂,IPHASE为公司核心品牌,品牌宗旨“Innovative Reagents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