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避难硐室防爆门的检查周期需根据其功能重要性、使用环境和安全规范分级设定,涵盖日常巡检、定期维护、专项检测等多层级检查,具体周期及内容如下:
频率:
核心内容:
检查所有锁紧点的同步性(如多组丝杠是否同时到位),调整锁紧力均匀性。
测试观察窗、气体管路接口的密封性,补涂脱落的反光标识或操作流程图。
对电动控制型密闭门,检查电源线路、传感器连接是否牢固,无松动或虚接。
频率:
核心内容:
润滑处理:对丝杠、轴承、铰链等传动部件加注锂基润滑脂,清除旧油脂和杂质。
密封性能测试:使用烛光法或烟雾测试仪检测门缝泄漏,调整胶条压缩量(压缩后高度≥原始高度的 80%)。
结构紧固:拧紧门框与墙体的连接螺栓,补焊开焊部位(如有),对锈蚀处进行除锈和防锈处理。
频率:
核心内容:
手动启闭测试:模拟紧急情况,记录从解锁到闭锁的时间(应≤5 分钟),验证操作便捷性。
应急解锁实操:组织员工进行内侧快速解锁训练,确保 30 秒内完成操作。
联动功能验证(如有电动模块):测试与防爆门的联动逻辑,确保 “先关防爆门,再闭密闭门” 的顺序正确。
频率:
核心内容:
检查门体与墙体的连接强度(如膨胀螺栓拉拔测试),评估结构稳定性。
对电动控制系统进行可靠性测试,包括备用电源(如蓄电池)的续航能力(需满足紧急情况下连续工作 4 小时以上)。
模拟灾害环境(如烟雾、低光照),测试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操作熟练度。
频率:
核心内容:
气密性测试:充压至 500Pa,30 分钟内压降≤10%(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抗爆性能评估:通过理论计算或模拟试验(如等效静载法),验证门体在设计冲击波压力下的完整性(如煤矿常用冲击波超压为 0.05~0.1MPa)。
检查安全标志(MA 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部件材质(如抗冲击钢板、阻燃密封胶条)是否符合标准。
触发条件:
矿井发生爆炸、火灾等事故后,即使未直接冲击避难硐室,也需立即对密闭门进行结构安全检测。
长期未使用的避难硐室(如超过 3 个月),在启用前需进行全面检查和功能测试。
天气(如强降雨导致井下积水)或设备改造后,需增加临时巡检。
法规标准:
环境因素:
使用频率:
通过分层级、分周期的检查机制,可及时发现密闭门的隐性缺陷,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成为可靠的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