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实验原理:
qPCR基于传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通过逐渐扩增目标DNA或cDNA的数量使其可检测。与传统PCR不同的是,qPCR在扩增过程中同时进行荧光信号的实时监测。
qPCR的原理基于荧光探针(例如TaqMan探针或SYBR Green I染料)。这些探针通过与目标序列的特异性结合,在PCR过程中释放荧光信号。
SYBR Green I:该染料能与DNA双链结合,当PCR扩增产生新的双链DNA时,SYBR Green I与其结合并发出荧光信号。
TaqMan探针:该探针由引物和荧光探针组成,荧光探针含有一个荧光染料和一个荧光猝灭剂。在PCR扩增过程中,荧光探针通过引物特异性结合到目标序列上,并且Taqpolymerase酵素的核酸酶活性会切除掉荧光探针上的猝灭剂,导致荧光染料释放出信号。
PCR扩增中避免非特异性产物的综合策略
一、优化引物设计
提高引物特异性
确保引物与目标序列高度匹配,避开非目标区域的相似序列(如通过BLAST比对验证);
引物长度控制在18-24 bp,GC含量40–60%,避免引物二聚体或发夹结构。
减少引物浓度
过高引物浓度易引发非特异性结合或引物二聚体,建议调整至0.1–0.5 μM。
二、调控PCR反应条件
调整退火温度
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接近引物Tm值±2℃),增强引物与模板结合的严谨性,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优化Mg²⁺浓度
Mg²⁺浓度过高(>2.5 mM)会降低反应特异性,需通过梯度实验确定最佳浓度(通常1.5–2.5 mM)。
缩短延伸时间与循环次数
延伸时间按产物长度设定(1 kb/min),避免过度延伸导致副产物积累;
减少循环次数(通常25–35次),防止非特异性产物指数级扩增。
使用热启动Taq酶
热启动聚合酶在低温下无活性,可抑制早期非特异性扩增。
三、防污染操作
分区操作
实验区域分为样本处理区、试剂配制区及扩增区,避免气溶胶污染。
使用UNG酶
添加尿嘧啶糖基化酶(UNG)降解含dU的污染产物,抑制残留DNA扩增。
设置阴性对照
加入无模板对照(NTC)以监测试剂或环境污染物。
四、模板与试剂优化
纯化模板DNA
模板降解或杂质(如多糖、蛋白)可能引发非特异性扩增,需通过电泳或纯化试剂盒验证完整性。
调整模板用量
过高模板量会增加非特异性结合的几率,建议按实验体系推荐量添加(通常1–100 ng)。
五、其他辅助策略
使用降落PCR(Touchdown PCR)
初始退火温度高于Tm值并逐渐降低,优先扩增高特异性产物45。
添加增强剂
DMSO(5–10%)、甜菜碱(1–1.5 M)等可减少模板二级结构干扰,提升特异性。
巢式PCR
分两轮扩增,使用外侧和内侧两对引物,降低背景干扰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