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普泰克汽车芯片高温测试

来源:普泰克(上海)制冷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16日 16:30  
汽车芯片高温测试是验证芯片在高温环境下可靠性、稳定性及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环节,主要模拟车辆在引擎舱高温、长时间行驶或气候(如沙漠地区)等场景下的工作状态。以下是关于汽车芯片高温测试的详细介绍:

一、测试目的

  1. 验证高温适应性:确保芯片在高温环境中不出现功能失效、性能衰退或物理损坏(如电路烧毁、封装融化等)。

  2. 暴露热设计缺陷:通过高温加速暴露芯片散热设计、材料耐高温性或工艺缺陷(如热应力集中、焊料融化等)。

  3. 符合车规标准:满足汽车电子行业(如 AEC-Q100、ISO 16750-2 等)对芯片耐高温性能的强制要求,确保芯片适用于车载高温场景(如引擎舱、功率模块附近)。

二、测试设备与原理

1. 主要设备:高温试验箱(烘箱)

  • 结构特点

    • 具备高精度温控系统,可模拟恒定高温环境(如 85℃~175℃),部分设备支持湿度加载(如高温高湿测试)。

    • 箱内温度均匀性通常控制在 ±2℃以内,支持长时间连续运行(数百至数千小时)。

  • 核心参数

    • 温度范围:常见为 - 70℃~200℃,车规测试高温端通常为 125℃、150℃或更高(如 Grade 0 标准下的 175℃);

    • 升温速率:可设定为 5℃/min~20℃/min,部分设备支持快速升温。

2. 测试原理

  • 恒定高温暴露
    芯片样品在设定高温下持续工作或静置,通过监测其电气性能(如电压、电流、逻辑功能)和物理状态(如外观变形、焊点融化)评估可靠性。

  • 高温工作测试
    模拟芯片在高温下的实际负载场景(如满负荷运行),检测其是否因发热导致性能下降(如频率降频、信号延迟增加)。

  • 失效判定依据

    • 电气性能:超过规格书规定的阈值(如工作电压波动 ±5%、时钟频率偏差 ±1%);

    • 物理损坏:封装材料碳化、引脚氧化、芯片内部短路等。

三、测试标准与流程

1. 行业标准

  • AEC-Q100(汽车电子可靠性标准):

    • 芯片在非工作状态下暴露于高温(如 150℃、175℃)中存储 1000 小时,验证材料长期耐高温能力。

    • 要求芯片在最高工作温度(如 125℃、150℃)下持续运行 1000 小时以上,期间定期检测电气性能。

    • 高温工作寿命测试(High Temperature Operating Life, HTOL)

    • 高温存储测试(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HTS)

  • 其他标准

    • ISO 16750-2:规定车载电子设备的高温工作极限(如引擎舱内设备需耐受 125℃);

    • JEDEC J-STD-033:半导体器件的高温烘焙处理标准(用于湿度敏感度测试前的预处理)。

2. 测试流程

  1. 样品准备

    • 芯片需完成封装(如 BGA、LGA 等)并焊接至测试夹具或 PCB 板,部分测试需模拟实际应用中的散热条件(如安装 heatsink、涂覆导热硅脂)。

  2. 初始检测

    • 测试前进行全功能电气性能测试,记录初始数据(如功耗、信号完整性)。

  3. 高温测试执行

    • 案例 1:HTOL 测试

      阶段温度持续时间检测频率
      高温工作125℃1000 小时每 24 小时抽检
    • 案例 2:高温存储测试

      阶段温度持续时间检测节点
      高温存储150℃1000 小时0 小时、500 小时、1000 小时(检测外观及电气性能)
  4. 中间及最终检测

    • 测试中定期抽检(如每 100 小时),测试结束后进行全面电气性能测试和物理分析(如 X 射线检测焊点、SAM 扫描检测分层)。

  5. 失效分析

    • 若出现性能异常或物理损坏,通过红外热成像、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定位原因(如芯片结温超标、封装材料热降解),并推动设计改进(如优化热传导路径、更换耐高温封装材料)。

四、常见失效模式与原因

  1. 电气失效

    • 晶体管退化:高温加速半导体器件老化,导致阈值电压漂移、漏电流增加;

    • 互连失效:金属导线(如铝、铜)在高温下发生电迁移(Electromigration),形成开路或短路;

    • ESD 保护失效:高温下静电防护结构性能下降,导致芯片易受瞬态电压冲击。

  2. 物理失效

    • 封装变形 / 融化:环氧树脂基封装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不足,导致高温下软化或开裂;

    • 焊点失效:焊料(如 SnPb)在高温下发生蠕变,或与引脚金属间形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IMC)层;

    • 芯片裂纹:芯片与封装基板热膨胀系数不匹配(CTE 失配),导致热应力集中开裂。

  3. 热管理失效

    • 散热设计不足(如热沉面积过小、导热路径断裂),导致芯片结温(Tj)超过额定值(如 datasheet 规定的 Tjmax=150℃)。

五、测试的关键影响因素

  1. 芯片结温(Tj)控制

    • 结温是衡量芯片耐高温能力的核心指标,需通过热仿真(如 ANSYS Icepak)和实测(如红外测温、热电偶)确保测试中 Tj 不超过设计极限。

  2. 散热条件模拟

    • 测试夹具需尽可能还原芯片在车内的实际安装方式(如与金属底板接触、周围元件布局),避免因散热差异导致测试结果失真。

  3. 长期老化效应

    • 高温测试需足够长的持续时间(如 1000 小时),以模拟芯片在车辆生命周期内(约 10 年)的累积老化效应。

六、技术发展趋势

  1. 更高温测试需求

    • 随着新能源汽车(如 SiC 功率器件、800V 高压平台)的普及,车载芯片需耐受更高温度(如 175℃以上),推动测试标准向 Grade 0 + 升级。

  2. 原位实时监测

    • 采用片上温度传感器光纤测温技术,在高温测试中实时监测芯片局部温度分布,精准定位热点区域。

  3. 热 - 电耦合测试

    • 结合高温环境与动态电负载(如脉冲电流、高频信号),模拟芯片在工况下的综合性能(如高温下的功耗 - 温度反馈效应)。


通过严格的高温测试,汽车芯片可确保在引擎舱、电池管理系统等高温场景下稳定工作,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车载电子系统的可靠性提供基础保障。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