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接触电流(Ground Leakage Current )
在电气安全规范中,电源系统产生的泄漏电流可能通过绝缘介质传导至保护接地线路。对于I类设备而言,若处于保护接地线路意外中断的单一故障工况下,当人体(作为接地导体)接触已与该保护接地线路连接的外壳等可导电部件时,该泄漏电流将形成由人体至大地的传导路径。一旦此电流值超出安全阈值,将直接引发触电风险。技术标准特别要求:即使设备遭遇接地失效的极、端工况,其外壳产生的泄漏电流仍须确保不会对人体造成可感知的生理危害。如示意图所示,在此类故障场景中,人体实质上充当了接地回路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流经人体的电流强度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标准设定的限值范围内。这一情形对应前述案例,强调设备在接地系统完、全失效时仍需维持接触电流的安全特性。
表面对地接触电流(Surface to Line Leakage Current )
在医疗设备安全检测中,涉及外壳导电部件的漏电流评估需遵循特定分类原则:对于采用外部电源的II类设备(即内部供电装置),由于其构造设计未配置保护性接地回路,因此需要对其整体外壳结构可能产生的漏电流进行全面检测。而对于具备接地保护的I类设备,若存在局部外壳未实现有效接地的情况,则需专门针对该非接地外壳区域进行接触电流的合规性验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项检测范围涵盖设备正常运行时操作人员或患者可能接触的所有外壳组件(医疗应用部件按标准另行规定),重点监测通过非保护接地路径(如意外形成的导电通路)流向大地或设备其他金属部件的异常电流。
表面间接触电流(Surface to Surface Leakage Current )
在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规范中,患者关联电流是一个重要考量指标。该电流特指在正常操作状态下,由设备应用部分的不同接触点之间经患者体内形成的非功能性电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多触点医疗设备中,例如心电监护设备的不同导联接触点间,当这些接触点同时作用于人体时,若存在电位差即会产生此类非治疗性电流。
针对F型浮地隔离应用部分的设计要求,主要防范的是复合医疗场景下的安全风险。当患者同时连接多台医疗设备时,或遭遇非预期外部电压侵入(视为单一故障状态),即使设备本身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仍可能因外部电势差在患者体内形成异常电流通路。这种潜在风险电流属于医用电气安全标准重点管控的患者漏电流范畴,其防护机制需通过双重绝缘、加强绝缘或保护接地等工程措施予以控制。
我们的优势:艾诺、海思、是德、泰克、日置、固纬、艾德克斯、普源、同惠、鼎阳、安柏等。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