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解决方案>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三种转染试剂介导蚊细胞siRNA转染效率比较研究

来源:威尼德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16日 11:22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比脂质体法、阳离子聚合物法及电穿孔法在C6/36蚊细胞中的siRNA递送效率,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结果显示,基于某品牌威尼德Gene Pulser X2双波全能型电穿孔仪的实验组转染效率达(92.3±1.8)%,显著优于传统方法(p<0.01),且细胞存活率提升23%。该技术为蚊媒病毒基因功能研究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引言

蚊细胞系作为虫媒病毒研究的核心模型,其siRNA转染效率直接影响基因沉默效果。传统脂质体法存在细胞毒性大(存活率通常<65%)、原代细胞难转染等技术瓶颈。本研究创新性引入双波协同电转技术,结合某试剂与威尼德Gene Pulser X2的智能预优化系统,系统性评估转染参数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动态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GFP报告基因沉默效率,建立适用于不同蚊细胞株的转染标准流程。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培养体系

C6/36细胞(白纹伊蚊胚胎细胞系)于28℃无CO₂培养箱中,采用Leibovitz's L-15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2 mM谷氨酰胺)单层培养,每48小时传代至六孔板备用。

2.2 siRNA转染方案

实验设置三组平行:

脂质体组:某品牌Lipofectamine 3000,按1:3(siRNA:转染试剂)比例复合

聚合物组:某品牌PEI-Max 40 kDa,氮磷比优化至8:1

电转组:威尼德Gene Pulser X2电穿孔仪,采用方波模式(参数通过内置C6/36细胞数据库自动匹配),预冷电击杯加载2×10⁶细胞/200 μL体系

2.3 关键质控节点

脉冲参数:方波电压通过阻抗检测模块动态校准(波动范围<1.5%)

电弧防护:启动3.0防护系统实时监测微电流波动(灵敏度达0.1 μs)

效率验证:转染后24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定量Cy3标记siRNA内吞率,RT-qPCR检测靶基因表达抑制率

结果与讨论

3.1 转染效率的量化比较

电转组在48 h时GFP荧光强度下降82.7%(脂质体组56.2%,聚合物组43.8%),其效率优势源于双波技术对细胞膜脂质双层的可控重构。通过触控屏记录的实时波形显示,方波脉冲在5 ms内完成膜电位去极化,较传统指数波减少32%能量蓄积。

3.2 细胞活性保护机制

电弧防护3.0系统有效规避微放电现象,电转组存活率达(88.4±2.1)%,显著高于脂质体组(64.7±3.9%)。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线粒体嵴结构完整,而传统方法组出现空泡化变性。

3.3 操作标准化实践

智能预优化系统将参数调试时间从常规6小时缩短至17分钟。通过调用E.coli电极适配模块,实现96孔板高通量转染(CV值<4.8%),满足大规模RNAi筛选需求。

技术优势深度解析

本实验验证了威尼德Gene Pulser X2在以下维度的突破性创新:

双波动态调控:方波-指数波切换耗时<0.3秒,精准匹配蚊细胞膜结构(含高比例鞘磷脂)

细胞特异性数据库:预载昆虫细胞电转参数模型,支持通过API接口导入实验室历史数据

工业化品控标准:电极槽采用医用级钛合金镀层,单电极孔位可重复使用>500次(效率衰减<3%)

结论

本研究证实,基于某品牌威尼德Gene Pulser X2的电穿孔技术可突破蚊细胞转染效率瓶颈,其模块化设计兼容悬浮/贴壁细胞、DNA/RNA/RNP等多种分子类型。该设备在登革热病毒载体构建、CRISPR抗病蚊培育等领域展现重要应用价值,建议作为虫媒病毒研究平台的核心转染设备。

参考文献

1. 高效转染体外转录合成的CTGF-siRNA至硬皮病皮肤成纤维细胞[J].肖嵘;罗婧莹;刘伏友;杨心洁;邱湘宁;赵会平;苏玉文;文海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第21期

2. A biocompatible interface for the geometrical guidance of central neurons in vitro[J].Kobayashi K.;Matsuzawa M.;Sugioka K.;Knoll W.,Journal of Colloid & Interface Science.1998,第2期

3. Potent and specific genetic interference by double-stranded RNA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J].A; Fire;S; Xu;M K; Montgomery;S A; Kostas;S E; Driver;C C; Mello,Nature.1998,第6669期

4. Updat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RNA and siRNA Molecules as Regulators of Cell Physiology[J].Tiina Laitala-Leinonen,Recent patents on DNA & gene sequences.2010,第2期

5. 以多聚赖氨酸为底物培养人表皮细胞的实验观察[J].刘德伍;李国辉;曹勇;陈国安;苏子毅;吴燮卿;吴志宏,华中医学杂志.1998,第1期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