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试验机在试验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与标准测量
误差控制
环境因素 :
温度控制 :温度对材料介电性能影响显著,不同材料测试有特定温度要求,如常温材料在 23℃±1℃下测试,宽温材料以 30℃为间隔全温域扫描等。试验机可配备恒温槽等设备,实现精确温控,减少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同时温度传感器需与试样直接接触,误差小于 0.1℃。
湿度控制 :对于吸水性材料,湿度大会影响其介电常数,测试前需对材料进行干燥处理,如在 50℃下干燥 2 小时,使湿度稳定在一定范围,降低湿度带来的误差。
电磁干扰 :避免将试验机靠近电机、变频器等强电磁干扰设备,必要时采用光纤传输信号或使用电磁屏蔽室,减少电磁耦合对测试结果的偏差。
仪器设备 :
定期校准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关键,如使用标准聚苯乙烯介电片、NIST 溯源的标准电容器等进行校准,包括开路校准、短路校准以及标准电容校准等,以消除系统误差。
设备性能检查 :在每次试验前,检查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测微杆的分辨率、电容测量仪的精度、电极的同心度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如园筒电容器的轴和轴同心度误差不超过 0.1mm,测微杆分辨率应为 0.001mm 等。
数据采集与处理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少随机误差,如单频模式下取 10 次平均值,扫频间隔≤5%。同时,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和处理,降低人为误差。
样品制备 :
尺寸精度 :固体材料一般加工为直径 100±0.5mm 的圆片,表面粗糙度 Ra≤3.2μm,厚度公差控制在 ±0.005mm 以内,液体介质则使用专用测量池,电极间隙为 2.00±0.02mm,确保样品与电极之间的良好接触,减少边缘效应等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表面处理 :固体材料表面需进行处理,如金刚石切割、离子束抛光等,使表面粗糙度满足要求。液体试样要进行消泡处理,真空脱泡至目视无气泡,防止气泡影响测量结果。
样品清洁 :每次测试后使用超临界 CO₂等清洗电极和样品表面,避免残留物质对下次测试造成干扰。
标准测量
国际标准 :
IEC 60250 :规定了绝缘材料介电特性测量方法,包括测量原理、仪器设备要求、测试条件等,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试验机需符合该标准对测量方法和精度等方面的要求。
ASTM D150 :是固体电绝缘材料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标准测试法,对测试频率、电极尺寸、样品 preparation 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为试验机的操作和测量提供了规范。
国内标准 :
GB/T 1409-2006 :绝缘材料工频 / 高频介电性能试验方法,规定了试验的设备、环境条件、测量方法等,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JJG 1124-2016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仪检定规程,对介质损耗因数测量仪的计量性能、检定方法、检定周期等进行规范,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方法标准 :
高频谐振电桥法 :利用高频信号源输出标准正弦波交变电场至样品电极,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捕获样品的电容及损耗电流,转化为复阻抗参数,再基于复数形式的电容与介质损耗关系式,自动反演出介电常数 ε 及 tanδ。该方法测量精度高,可有效减少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数字化矢量分析法 :采用数字化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测量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