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电缆的高频屏蔽特性分析
一、材料与结构对高频屏蔽的影响
屏蔽层材质选择
铜箔/铜带屏蔽:采用全封闭覆盖(如螺旋绕包或纵包),高频段(>1MHz)屏蔽效率可达 99%以上,有效阻断电磁泄漏;
铜丝编织屏蔽:编织间隙易导致高频信号泄漏,通常适用于低频场景(<1MHz);但在双层屏蔽结构中,内层铜丝编织与外层铜箔叠加可兼顾柔性与高频性能。
双层屏蔽设计
内层屏蔽(金属箔)抑制内部串扰,外层屏蔽(编织或铠装)阻挡外部干扰,组合后在高频段(10MHz–1GHz)屏蔽效能显著提升;
通过在屏蔽层间增设弹性块或加强筋,增强抗拉强度并减少机械形变对高频屏蔽连续性的影响。
二、关键性能参数
屏蔽效能(SE)
定义为有/无屏蔽层时空间场强比值,高频段(>10MHz)双层屏蔽可比单层提升 20–40dB ;
转移阻抗(ZT)越低,高频抗干扰能力越强,铜箔屏蔽电缆的 ZT 值普遍低于铜丝编织电缆。
频率适应性
单层铜丝屏蔽适用频率上限约 100kHz,而铜箔或双层屏蔽可扩展至 6GHz(如射频通信电缆)。
三、高频屏蔽的工程实践
接地策略
高频场景(>1MHz)需采用 双端接地,并通过 360° 环焊连接屏蔽层与金属连接器,避免信号反射和驻波干扰;
单端接地仅适用于低频电场防护,高频下易形成天线效应加剧辐射。
安装要求
最小弯曲半径需 ≥6倍电缆直径,过度弯折会破坏屏蔽层连续性,导致高频信号衰减;
外层屏蔽与护套紧密贴合(如仿形凹槽设计),减少高频传输时的电容耦合噪声。
四、典型应用与选型建议
注:高频屏蔽需结合 材料特性、结构设计 和 接地规范 综合优化,避免盲目叠加屏蔽层导致成本增加或安装复杂度上升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