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具备大面积探测窗,探测器效率高,可适用于各种场合的表面污染测量。主要用于α、β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测量,广泛用于因可能被污染而必须监测的场所,例如:核电厂、再加工工厂、退役或被拆除的核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理厂、医院、研究所及各种环境中的应用,可对墙壁、地板、桌子、手、脚、衣服或其他物品进行表面污染监测。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操作流程规范
一、使用前准备
(一)环境确认
1. 确认监测区域安全状态,设置警戒线或警示标识,穿戴防护服、手套及剂量计。
2. 检查环境光照条件,保持监测仪周围无强光源直射,避免光学干扰。
(二)仪器检查
1. 外观检查:查看仪器外壳是否完好,液晶屏无破损,按键灵敏,探头连接牢固。
2. 电池电量:开机后确认电量指示≥80%,不足时更换充电电池或接驳外接电源。
3. 探头状态:检查α、β探头窗口无裂痕、无污染,使用酒精棉片轻拭表面。
(三)配件准备
1. 准备标准校准源(如^241Am α源、^90Sr-^90Y β源)及校验用参考污染片。
2. 配备记录本、钢笔、便携式照明设备(可选)。
二、仪器校准与初始化
(一)本底测量
1. 将仪器置于待测区域附近(距离污染源≥1m),开机预热5分钟。
2. 进入"本底测量"模式,探头垂直指向空气,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例如:α本底=0.02cps,β本底=0.15cps)。
(二)能量校准
1. 调取仪器内置校准程序,选择对应放射源类型(α/β)。
2. 将标准源贴近探头(距离≤5mm),启动自动校准,调节阈值至^241Am α峰位(约5.48MeV)或^90Sr-^90Y β谱区(0.5-2.2MeV)。
3. 保存校准参数,误差范围应控制在±10%以内。
三、表面污染测量流程
(一)参数设置
1. 根据监测目的选择测量模式:
- 快速筛查:灵敏度优先,量程0-1000cps,测量时间10秒/点。
- 定量分析:精度优先,量程0-100cps,测量时间60秒/点。
2. 设置报警阈值(默认α≥0.5Bq/cm²,β≥5Bq/cm²)。
(二)标准化操作
1. 扫描路径规划:
- 网格法:按10cm×10cm划分监测区域,探头中心对准网格交点。
- 螺旋法:从中心向外螺旋移动探头,覆盖直径30cm圆形区域。
2. 测量实施:
- 探头垂直压紧被测表面(压力≈5N),保持3秒稳定接触。
- 对于凹凸表面,采用多点测量取平均值(每点测量3次)。
- 复杂几何体(管道、阀门)需多角度测量,记录最大值。
四、特殊情况处理
(一)高污染区域应对
1. 当α>50Bq/cm²或β>500Bq/cm²时:
- 立即标记红色警示标签
- 改用远程操控杆持探头测量
- 增加测量频次(每30分钟复测一次)
(二)干扰因素排除
1. 电磁干扰:关闭手机、对讲机等电子设备,保持仪器与高压设备距离≥2m。
2. 湿度影响:环境湿度>80%时,使用防潮罩包裹探头。
3. 荧光干扰:关闭仪器背光,采用滤光片模式测量。
五、测量后处理
(一)数据整理
1 导出仪器存储数据至PC端,使用专用软件生成等剂量图。
2. 对比历史数据,标注污染趋势(上升/稳定/下降)。
(二)仪器去污
1. 使用专用去污剂(如0.1M EDTA溶液)擦拭探头。
2. 本底复测:清洁后α本底增幅应<10%,否则需返厂维修。
(三)报告编制
1. 包括以下要素:
- 监测日期、时间、天气条件
- 仪器型号、校准证书编号
- 测点布置图及污染分布云图
- 超标点处理建议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