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团聚体分析仪主要用于测定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粒径分布,常见的测定方法有湿筛法和干筛法,以下是具体介绍:
1、湿筛法
原理:模拟降雨或灌溉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在湿润状态下抵抗分散和破碎的能力,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将土壤团聚体按粒径大小分级,从而分析其稳定性和粒径分布。
操作步骤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在研究区域内,按照一定的采样方法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剔除其中的石块、植物残体等杂物,然后将土壤样品研磨至通过2mm筛,作为供试样品。
称取样品:准确称取一定量(通常为50-100g)的预处理后土壤样品,放入已知重量的尼龙网袋或套筛的上层筛子(一般为5mm孔径)上。
浸泡样品:将装有样品的筛子放入盛有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容器中,使水面高于上层筛子,让土壤样品在水中浸泡30-60分钟,使土壤充分吸水饱和。
湿筛操作:将浸泡后的样品连同筛子一起放在土壤团聚体分析仪的振荡架上,选择合适的振荡频率和时间进行振荡。振荡过程中,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在水流作用下通过相应孔径的筛子,分别收集在不同的筛层或容器中。一般振荡频率为30-60次/分钟,振荡时间为10-30分钟。
烘干与称重:将各筛层上截留的团聚体分别转移到已知重量的铝盒或称量瓶中,在105-11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称重。计算各粒径团聚体的重量占总样品重量的百分比,以及不同粒径团聚体的稳定性指标,如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等。
2、干筛法
原理:在干燥条件下,通过机械振动使土壤团聚体按粒径大小进行分级,主要用于分析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特征,不涉及团聚体在湿润状态下的稳定性问题。
操作步骤
样品准备:与湿筛法类似,采集并风干土壤样品,剔除杂物后,将部分样品研磨至通过2mm筛,作为供试样品。
称样与装筛:准确称取适量(如100g)的风干土壤样品,放入一套干筛的上层筛子(如5mm孔径)上,确保样品均匀分布在筛面上。
干筛过程:将套筛放在土壤团聚体分析仪的振动装置上,选择适当的振动强度和时间进行筛分。一般振动强度相对较大,振动时间为5-10分钟。在振动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根据粒径大小逐渐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分别收集在各筛层下。
称重与计算:分别称量各筛层上截留的团聚体重量,计算各粒径团聚体占总样品重量的百分比,得到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曲线和相关参数,如粒径分布的频率、累积频率等。
无论是湿筛法还是干筛法,都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特性选择合适的筛子孔径组合,一般常用的筛孔尺寸有5mm、2mm、1mm、0.5mm、0.25mm等。同时,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每个样品通常需要进行2-3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