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技术参数>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微纳米图案加工技术

来源:巨力光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08日 09:53  

微纳米图案加工技术是现代科技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类加工技术,能够在微米和纳米尺度上实现对材料的准确加工和图案化,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电子、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以下是对其的综述与分类:


 

激光无掩膜加工技术


· 激光直写微纳米加工技术:无掩膜(曝光)光刻技术/激光直写技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高精度特性,通过聚焦激光束扫描对基片表面的光刻胶直接进行精确变剂量曝光,可实现微米至纳米尺度的图案加工。常用于加工各种材料的微纳米结构,如制作微纳光学元件、生物芯片及传感器和微机电系统器件(MEMS)等。具有加工精度高、灵活性强、非接触式加工等优点;且无需掩膜版,节省了掩膜设计、制作、存储、维护、及材料费用。


 

具体加工步骤:


    -计算机控制高精度激光束扫描,直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图案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在曝光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激光的功率、波长、脉冲宽度、曝光时间以及扫描速度等参数。

    -曝光后的基片需要进行显影处理,以去除未曝光或曝光不足的光刻胶,使图案显现出来。

    -如果需要将图案转移到基片上,在显影之后通常还需要进行刻蚀工艺。根据基片材料和图案要求选择合适的刻蚀方法,如湿法刻蚀或干法刻蚀。

    -刻蚀完成后,需要去除基片表面剩余的光刻胶,最终获得微纳米图案。

 

· 双光子吸收光刻技术:利用飞秒激光的双光子非线性吸收效应,使光刻胶在焦点处发生光聚合反应,实现三维微纳米结构的加工。该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能够突破传统光学光刻的衍射极限,可用于制造复杂的三维微纳光学结构、生物组织工程支架等,但设备昂贵,加工速度相对较慢。


 

推荐产品:

            桌面型无掩膜光刻系统/无掩膜曝光系统Maskless lithography System

            台式激光直写系统Maskless Direct Laser Writing System

 


光刻技术类


· 光学光刻曝光技术(光刻机/曝光机):通过光的照射,用投影方法将掩模上的图形转移到涂有光刻胶的基片上。主要包括紫外光刻等,随着技术发展,波长不断缩短以提高分辨率,如深紫外曝光技术等。其优点是可大规模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制作高精度的微型结构阵列。但分辨率受光的波长限制,难以实现更小尺度的加工。

 

· 电子束光刻技术(EBL):采用聚焦电子束与化学胶作用后获得图案化结构。电子束的波长极短,可获得纳米级甚至更高的分辨率,能实现复杂、高精度的纳米图案加工,常用于制作超精细的集成电路掩模、纳米器件等。不过,该技术曝光效率低、设备昂贵,且存在电子散射导致的邻近效应,影响图案精度。

 

· 聚焦离子束光刻技术(FIB):利用电透镜将离子束聚焦成极细的束流,对材料进行加工。离子束的能量高、聚焦精度高,可实现亚纳米级的加工精度,能用于对材料进行高精度的刻蚀、沉积等加工,在制作纳米结构、量子器件等方面有重要应用。然而,设备复杂、成本高,加工效率也较低。

 


纳米压印技术类


· 热纳米压印技术(NIL):先将热塑性聚合物光刻胶加热至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使其软化,然后将带有纳米图案的模板压入光刻胶中,冷却固化后脱模,实现图案转移。该技术分辨率高、成本低、效率高,可用于大规模复制纳米图案,如用于制造纳米光学元件、微流控芯片等。但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压力,且模板的使用寿命有限。

 

· 紫外光固化纳米压印技术:使用紫外光固化的光刻胶,在室温下将模板与光刻胶接触,施加压力并曝光,使光刻胶固化,随后脱模得到图案。其具有室温操作、固化速度快、图案保真度高、对环境要求相对较低等优点,适用于多种材料的加工,在生物医学、光学等领域应用广泛。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加工技术类


· 扫描隧道显微镜加工技术(STM):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通过控制探针的位置和电流,实现对样品表面原子或分子的操纵,可用于在原子尺度上加工纳米结构、制作量子点等。该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能精确控制加工位置,但加工速度慢,加工范围有限。

 

· 原子力显微镜加工技术(AFM):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与样品表面的力相互作用,对样品表面进行刻蚀、沉积或操纵等加工。可用于加工纳米级的表面结构、制作生物分子图案等。其加工精度高,对样品的损伤小,但同样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 浸蘸笔纳米加工刻蚀(DPN):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将墨水(如有机分子、生物分子等)通过毛细作用转移到样品表面,实现纳米级的图案绘制。该技术可以在多种材料表面进行图案化,适用于生物分子图案化、纳米器件制造等领域,能精确控制图案的位置和形状,但加工速度较慢,且对环境湿度等条件较为敏感。

 

· 局部阳极氧化纳米加工技术(LAO):通常基于原子力显微镜,通过在探针与样品之间施加一定的电压,使样品表面发生局部氧化反应,形成纳米级的氧化图案。可用于在金属、半导体等材料表面制作纳米结构,如纳米线、纳米点等,加工精度高,但加工效率较低,且氧化过程受材料特性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其他加工技术类


· 原子层刻蚀微纳米加工技术(ALE):基于原子层沉积的原理,通过精确控制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在材料表面实现原子级精度的刻蚀。可以对材料进行非常精细的加工,能够精确控制刻蚀的深度和形状,适用于制造高精度的纳米器件,但工艺复杂,设备成本高,目前主要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

 

· 极紫外曝光(EUV)微纳米加工技术:采用极紫外光作为曝光光源,其波长极短,能够实现很高的分辨率,是制造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关键的光刻技术之一。不过,EUV 技术需要极其复杂和昂贵的光源系统以及高精度的光学元件,技术难度大,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该技术。

 

· x 射线曝光微纳米加工技术:利用 x 射线的短波长特性,可实现较高的分辨率,能够突破光学光刻的衍射极限,适用于制造超精细的集成电路图案等。但 x 射线曝光需要特殊的 x 射线光源和掩模,设备成本高昂,工艺复杂。

 

· 干涉曝光微纳米加工技术:基于光的干涉原理,通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在光刻胶上产生干涉条纹,实现周期性的微纳米图案曝光。该技术可以产生非常精细的图案,且不需要掩模,适用于制作纳米光栅、光子晶体等结构,但只能制作周期性的图案,应用范围有一定限制。

 

· 近场光学曝光微纳米加工技术(SNOM):利用近场光学原理,通过特殊的近场光学探针或结构,使光在亚波长尺度下实现局域化和高分辨率曝光。该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光学光刻的衍射极限,适用于纳米尺度的图案加工,但曝光区域较小,通常需要采用扫描等方式进行大面积图案制作,加工速度较慢。

 

· 冰刻微纳米技术

冰胶电子束光刻,简称冰刻,是一种新型微纳加工技术。它以水蒸气或其他气体冷凝形成的固体冰薄膜取代传统光刻胶进行电子束曝光。水冰薄膜经电子曝光后区域直接被去除,起“正胶” 作用;烷烃类和醇类等碳氢化合物冷冻形成的有机冰,未曝光区域在加热至室温后蒸发消失,起 “负胶” 作用。冰刻技术能够简化电子束光刻加工流程,具有容易去胶剥离、原位对准、适用于非平面衬底等特点,在三维微纳加工领域优势明显。不过,冰刻工艺对仪器设备依赖性强,技术难度大,国际上相关研究组较少。

 

· 微接触微纳米印刷技术

这是一种软光刻技术,利用弹性印章将图案从模板转移到基底上。首先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图案制作在弹性印章上,然后将印章蘸取油墨或光刻胶等材料,与基底接触,通过接触压力将图案转移到基底上。该技术可用于制作各种微纳米图案,尤其适用于生物分子图案化、有机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对基底要求低等优点,但图案分辨率相对有限,一般适用于较大尺度的微纳米图案加工。

 

· 电化学微纳米加工技术

通过将材料放入电解液中,并施加一定的电压,利用电解、电镀等方式控制腐蚀的速度和深度,从而制作出微纳米结构。例如,在微纳电极加工、微流控芯片制造等方面有应用。其优点是加工精度较高,可通过控制电压、电流等参数精确控制加工尺寸和形状,且对材料的适应性广;缺点是加工效率相对较低,需要专门的电解液和电源设备,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

 

· 微纳米自组装技术:利用分子或纳米粒子之间的自组装作用,形成具有特定图案或结构的纳米体系。如通过分子自组装、纳米粒子自组装等方式,可制备出各种有序的纳米结构,如纳米线、纳米管、纳米阵列等。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可大规模制备等优点,但自组装过程难以精确控制,图案的复杂性和精度相对有限。

 

· 模板辅助微纳米加工技术:使用具有特定结构的模板来引导材料的生长或沉积,从而形成微纳米图案。模板可以是多孔氧化铝模板、光刻胶模板等。例如,通过在多孔氧化铝模板的孔中填充金属或半导体材料,可以制备出纳米线阵列。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图案的尺寸和形状,但模板的制备过程通常较为复杂,且模板的选择和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