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与环境监测领域,精准测量微观环境中的物质变化至关重要。微电极技术凭借其优势,成为众多科研人员和专业机构的得力助手。
微电极技术是一种在微观尺度下进行分析测量的技术,主要通过特制的微小电极来实现对物质特性和环境参数的精准检测,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
1、电极构造与特性:微电极通常是指电极的有效尺寸(如直径、长度等)在微米级别甚至更小的电极。其制作材料多样,常见的有金属(如铂、金、银等)、碳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碳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如拉制、腐蚀、镀膜等,将电极的尺寸缩小到微米级,使得电极能够在微小的空间内进行测量。例如,碳纤维微电极可通过将碳纤维拉制成极细的丝状,然后密封在玻璃管中,露出微小的端面作为工作电极,这种微小的尺寸使其能够深入到细胞、组织或微环境中进行测量 。
2、测量原理
电化学测量: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当微电极插入待测溶液或样品中,在电极表面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测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为例,当电极与溶液接触时,溶液中的离子会在电极表面得失电子,形成电极反应。根据能斯特方程,电极电位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通过测量电极电位,就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比如,使用pH微电极测量溶液pH值时,电极表面的玻璃膜对氢离子有选择性响应,在电极与溶液界面形成电位差,该电位差与溶液的pH值相关,通过测量电位差就能得出溶液的pH值。
离子选择性测量:部分微电极有离子选择性,这是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离子选择性膜来实现的。离子选择性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并与这些离子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产生电位差或电流变化。例如,钾离子选择性微电极表面涂覆有对钾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中性载体膜,当电极置于含有钾离子的溶液中时,钾离子会选择性地进入膜内,并与膜内的载体结合,在膜 - 溶液界面形成电位差,通过测量该电位差可确定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
微电流测量:由于微电极的尺寸小,其表面积也小,在进行测量时,参与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相对较少,产生的电流也很微弱,通常为纳安(nA)甚至皮安(pA)级。但正是这种微小的电流,能够反映出微区环境中物质的局部变化情况。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流测量装置,如电化学工作站,对微电流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从而获取关于物质浓度、反应速率等信息。
3、信号处理与分析:微电极测量得到的电信号(电位、电流等)十分微弱,需要经过信号放大、滤波等处理,去除噪声干扰,提高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和分析。借助专业的软件,可以对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如绘制电流 - 时间曲线、电位 - 浓度曲线等,从而实现对微观环境中物质浓度、反应动力学、传质过程等参数的定量分析。
智感环境团队推出的单通道微电极分析系统(Micro1100)和多通道微电极分析系统(Micro2100)为水质监测提供了一种更为精准和高效的监测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微电极技术将在环境监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感环境为科研用户提供平面光极系统的全周期服务支持,包括详尽的售前技术咨询与高效的售后解决方案。欢迎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致电智感客服热线获取专业服务~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