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技术快速发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商用规模不断扩大,关键材料和制备工艺不断成熟,氢能无污染、0排放、效率高的优势在国家“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氢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在电化学反应中,进气的湿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什么要进行湿度控制?
在燃料电池系统中,膜的质子传导能力与含水量存在密切关系,当膜处于良好润湿状态,膜电极的传质性能比较理想。
可以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膜电极的润湿状态。
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温度和水分,催化剂和质子运输介质的老化会增加损耗,降低效率,会最终导致电池解体。
理想气体含湿量(湿度比)方程:
0.622为水蒸气与干空气摩尔质量比;
Pv为水蒸气分压;
P-Pv为湿空气中干空气分压。
燃料电池空气湿度过低,会造成质子交换膜脱水或干枯。湿度过高,又会造成电池内部积水过多,导致电极中的催化剂被水腌渍,反应活性快速降低,并且会阻塞气液流道。
因此,我们在进行高性能燃料电池膜电极测试时,必须关注测试湿度数据,及时进行调控,保持良好的测试效果。
如何进行湿度控制?
当前,燃料电池增湿方式有“自增湿”和“外增湿”两种形式。
自增湿技术是无需外界获取水分,阴极侧电化学反应生成的水,是自增湿的唯yi水分来源。自增湿技术可以降低电池成本、简化电堆系统的结构,但是面临着商用化挑战。目前,学术界针对燃料电池自增湿技术做了大量研究,在复合膜、催化层、膜电极方面有深入探索。
外增湿是通过在电堆外围增加一套增湿设备,在气体进入电堆之前进行增湿,保证润湿效果。这种增湿方式成本较低,运行比较稳定,但会增加燃料电池系统的体积。现阶段,行业内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基本都是采用“外增湿”方式。
鼓泡增湿有什么优势?
鼓泡增湿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外增湿方案。气体通入液体中并逐渐产生气泡,气泡在液体中上升,使得气相与液相之间能够直接接触,在一定的温度下,加湿器中的水在蒸气压的作用下蒸发,并在反应过程中与气体一起进入氢燃料电池。从而获得较好的传质、传热效果。
鼓泡增湿具有“简洁、可控”特点,通过调节水温和气体流量就可以精确控制加湿后的气体露点,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液位传感器均采用高质量材料,电池的湿度控制精度会更高,维护也非常方便。
DC 980桌面型燃料电池测试系统采用的就是鼓泡增湿方案,加湿温度范围 RT+5~90℃,最大加湿湿度范围100%RH@最大流量(10L),具备干湿自动切换功能,加湿器配备自动补水系统,能够确保水位稳定,避免干烧现象。满足高性能燃料电池技术测试研究。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