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mo Forma 3110(二手150i)CO₂培养箱介绍
一、产品概述
Thermo Forma Series II 3110型CO₂培养箱(常被称为150i)是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出品的经典型号之一,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细胞学、药理学、医学研究等多个实验室领域。该款培养箱以其良好的温控系统、CO₂浓度控制能力和污染控制手段,在细胞培养中被较多采用。
在二手市场中,3110型号因稳定性能、维护简便性和较强兼容性,依然受到许多实验室用户的关注。使用前需要对其各项功能状态进行检测,包括温度控制、CO₂传感器校准、门密封性能等,以确保实验环境的可靠性。
二、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 | 参数 |
---|---|
型号 | Thermo Forma Series II 3110 (150i) |
控温范围 | 室温+5℃ 至 55℃ |
温度均一性 | ±0.2℃ |
CO₂浓度控制范围 | 0–20% |
CO₂传感器类型 | 热导式(TC)传感器 |
容积 | 150升 |
内胆材质 | 镜面不锈钢 |
内部结构 | 圆角设计,便于清洁 |
湿度控制 | 被动蒸发式,内置水盘 |
杀菌系统 | HEPA微粒过滤系统,可选紫外杀菌(部分配置) |
控制面板 | 数字按键,LED显示屏 |
报警系统 | 超温报警、CO₂浓度异常报警、门未关闭报警 |
电源要求 | 220V,50Hz(依据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
三、产品结构与功能设计
1. 内胆与腔体设计
培养箱内胆采用高强度镜面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便于日常清洁与维护。圆角设计可减少污染死角,提升整体清洁效率。内部搁板可调节,支持多种培养容器的摆放。
2. 温度控制系统
该培养箱使用微处理器控制系统,配合高灵敏温度传感器,实现稳定的腔内温度调节。四面加热结构提供较均匀的热分布,适用于细胞敏感型实验需求。
3. CO₂浓度控制
热导式(TC)CO₂传感器结合微处理器反馈控制技术,可快速响应CO₂变化,维持稳定气体环境。支持外接气体钢瓶,浓度控制精度可达±0.1%。
4. 湿度调节
采用水盘自然蒸发方式进行湿度补偿,维持箱体内部相对湿度在95%左右。虽然非主动加湿方式,但在密封条件良好的环境下可满足细胞培养需求。
5. 污染控制系统
部分设备配置有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可对腔体内空气进行循环过滤,减少空气传播微粒。某些型号还配备紫外杀菌灯,作为污染预防的补充措施。
四、适用场景
基础细胞生物学实验
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干细胞、肿瘤细胞等体外培养。药物筛选与毒理研究
可提供相对稳定的培养环境,用于化合物对细胞作用的分析。分子生物学研究
适用于需要长时间维持细胞活性状态的实验,如基因编辑、蛋白表达。临床实验室应用
可用于辅助生殖、疫苗开发等过程中的细胞培养阶段。
五、二手设备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
1. 检查与清洁
在启用前应对内胆进行清洗消毒,建议使用中性清洗剂,并对HEPA滤芯或UV系统等部件进行功能测试。门封条应无裂纹、变形,否则需更换。
2. 校准
温度与CO₂传感器需定期校准。可使用第三方温度探针与气体分析仪辅助完成。若为长期存放设备,传感器灵敏度可能下降,应由专业人员检测。
3. 耗材更换
包括HEPA过滤器、水盘内蒸馏水、门封条、可能存在的UV灯管等。更换周期依使用频率和实验室环境而定,通常建议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4. 软件与控制面板
部分二手型号配有按键式LED控制面板,不支持网络远程管理,因此在控制便利性方面略逊于新型产品。操作逻辑直观,适合具备实验室设备基础经验的人员操作。
六、与当前主流培养箱对比
尽管3110型培养箱并非新款,但在多数基础研究应用中仍具有使用价值。与当下触屏型、红外传感器控制CO₂的新款机型相比,其在CO₂响应速度、远程控制能力方面略有不足,但其结构稳定性与控温性能依然表现良好。
七、二手购置建议
优势:
成本低廉,相较于全新设备节省预算;
性能稳定,适用于大多数基础细胞培养;
可快速部署,无需复杂调试。
注意事项:
需确认设备出厂年份与使用时长;
查看维修记录与校准证明;
评估更换部件成本,如传感器或电路板;
选购时建议到现场通电测试,观察稳定性与噪音表现。
八、总结
Thermo Forma Series II 3110(150i)是一款在生物医学与科研领域有较广应用的经典CO₂培养箱型号。其结构设计简洁,性能表现可靠。对于预算有限或对功能需求不强的实验室而言,经过检修与校准的二手3110仍具实际使用价值。通过定期维护与合理操作,该设备仍可胜任多类细胞培养任务。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