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行业标准>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远程监控系统在计量泵集群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来源:浙江东铠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05日 11:14  

远程监控系统在计量泵集群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智能化赋能化工生产安全与效率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监控系统在化工、水处理、制药等领域的计量泵集群管理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结合技术趋势与实际案例,探讨远程监控系统在计量泵集群管理中的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及实践效果,为行业提供参考。  

一、远程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  

计量泵集群的远程监控系统通常采用“边缘层-通信层-云平台”三级架构:  

1.边缘层:以智能网关为核心,集成CAN总线、工业以太网、4G/5G等通信模块,实现计量泵集群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协议转换。例如,采用ARM微控制器与多信道冗余设计(如主信道以太网+备用4G信道),确保复杂工业环境下的通信稳定性。  

2.通信层:通过Modbus、TCP/IP协议或云平台接口,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部分系统采用自定义应用层协议,提升数据交互的安全性和效率。  

3.云平台层:支持数据存储、分析及可视化,如通过Java Swing或Web界面实时显示泵群运行状态,并利用数据库记录历史数据以优化维护策略。  

二、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  

1.数据优先级调度与实时性保障  

计量泵集群的通信数据需按紧急程度分级处理。例如,故障报警为高优先级(立即传输),流量参数为中优先级(周期性采样),累积量为低优先级(延时组块发送)。通过**MTS调度算法**优化CAN总线数据传输,解决传统标识符ID优先级固化导致的低优先级数据延迟问题。同时,采用**数据组块技术**合并短帧数据,减少以太网带宽浪费和碰撞概率。  

2.多信道冗余与应急机制  

针对工业环境复杂性和通信中断风险,系统设计主备信道冗余方案。例如,以太网为主信道,4G为备用信道,情况下触发计量泵保护机制并进入休眠状态,避免生产事故。  

3.安全加密与物理防护  

采用AES或3DES加密算法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并通过防拆解报警机制检测网关物理状态,如震动或非法拆卸时触发报警,联动控制中心启动应急停机。  

4.智能节点管理与能效优化  

通过监测节点通信间隔判断设备在线状态,结合反馈测试实现掉线预警。例如,太极股份开发的“泵群能效分析系统”利用AI模型实时分析设备能耗,优化运行参数,降低能耗达30%。  

三、应用案例与成效分析  

1.水处理厂的智能化升级  

邯郸铁西水厂采用格兰富数字计量泵及配套监控系统,实现次氯酸钠投加的精准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余氯、浊度等参数,并通过云平台远程调整投加量,药剂损耗降低20%,维护成本减少40%。  

2.化工生产中的集群协同控制 

某石化企业部署基于5G的智能仪器仪表监控系统,实现10余类计量泵的实时状态评估与故障预警,运维效率提升50%,事故响应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3.制药行业的精细化投加管理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制药企业可实时追踪药剂投加量,结合遗传算法优化投料模型,确保配比精度符合GMP规范,减少生产批次误差。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1.当前挑战

-网络稳定性要求高,偏远地区需依赖卫星通信或边缘计算;  

-数据安全风险需结合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加固;  

-多品牌设备协议兼容性仍需统一标准。  

2.技术趋势 

-5G+AI融合:如太极股份的“5G+安全可控监控系统”,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实现预测性维护;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泵群虚拟模型,模拟优化运行策略;  

-低碳化设计:结合能耗模型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五、结语  

远程监控系统通过智能化、网络化技术,显著提升了计量泵集群的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未来,随着5G、AI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计量泵集群将向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演进,为化工、水处理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