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纺丝的喷丝与凝固过程是纤维成型的关键环节,其工艺特点及影响因素如下:
1. 喷丝过程
◆ 喷丝装置:纺丝原液通过计量泵精确输送至喷丝板,喷丝板孔径通常为0.05-0.2mm,孔数可达数万(短纤维生产)。
◆ 原液要求:需严格控制粘度(200-500Pa·s)和温度(±1℃),以保证丝条细流的均匀性。
◆ 挤出形态:原液从喷丝孔挤出后形成液态细流(初生纤维),其直径受挤出压力、原液浓度及喷丝孔设计共同影响。
2. 凝固过程
◆ 凝固机制:丝条细流进入凝固浴后,溶剂与凝固剂(如水、盐溶液)发生双扩散,导致聚合物析出固化。
◆ 关键参数:凝固浴组成:常用Na₂SO₄、H₂SO₄等,浓度与温度直接影响纤维截面形貌(如圆形或异形)。
◆ 温度控制:凝固浴温度通常为20-50℃,温度过高易导致纤维表面缺陷。
◆ 停留时间:根据纤维类型调整(如粘胶纤维需10-30秒)。
◆ 动态影响:凝固浴流动状态(湍流或层流)会影响纤维结构的均匀性。
3. 工艺对比
◆ 与干法纺丝差异:湿法纺丝速度较低(30-80m/min),但可通过多孔喷丝板实现高产。
◆ 特殊工艺:干喷湿纺:丝条先通过空气层再进入凝固浴,可提升纤维取向度(如用于碳纤维原丝)。
注:喷丝与凝固的协同调控是湿法纺丝的核心,需结合材料特性优化工艺参数。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