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电力设备电压等级不断提高,局部放电(PD)监测已成为变电站状态检修的重要手段。传统监测系统存在传感器布置不合理、信号干扰严重、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套完整的传感器网络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多维度优化提升监测系统性能。
2. 系统总体架构
本方案采用"感知层-传输层-分析层"三层架构:
感知层:多类型传感器阵列
传输层:工业光纤环网
分析层:边缘计算+云端分析
系统支持IEC 61850通信协议,满足智能变电站标准化要求。
3. 传感器优化配置方案
3.1 传感器选型策略
根据设备类型选择传感器组合:
设备类型 推荐传感器 安装要点
GIS设备 UHF传感器(300MHz-1.5GHz) 盆式绝缘子处
变压器 超声+高频电流 油箱壁均匀分布
开关柜 TEV+超声波 前后柜门各1组
电缆终端 超高频+红外 终端接头处
3.2 空间布置优化
采用"三步法"确定布点:
电磁场仿真:使用ANSYS HFSS计算PD信号传播特性
灵敏度测试:现场注入信号验证监测范围
经济性评估:在覆盖率和成本间取得平衡
典型布置密度:
GIS设备:每间隔2-3个传感器
主变:每相4-6个测点
开关柜:每柜2个测点
4. 抗干扰设计
4.1 硬件抗干扰措施
采用屏蔽效能≥60dB的同轴电缆
传感器外壳接地电阻<0.5Ω
安装防雷保护装置
4.2 软件抗干扰算法
小波变换去噪
脉冲波形识别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5. 网络通信优化
关键参数
采样率:UHF≥1GS/s,超声≥10MS/s
传输延迟:<100ms
数据完整率:>99.9%
6. 实施效果评估
在某500kV变电站的应用表明:
监测覆盖率从70%提升至95%
误报率降低40%
平均定位精度达±0.5m
7. 经济性分析
项目投资约150万元,预计通过以下途径收回成本:
减少计划停电次数(年节约80万元)
延长设备寿命(年效益50万元)
降低故障损失(年避免损失120万元)
投资回收期约2年。
8. 结论与展望
本方案通过传感器网络优化,显著提升了局放监测系统性能。下一步将研究:
人工智能辅助布点算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集成
本方案已成功应用于5个智能变电站,取得良好效果,为变电站状态检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