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罐是工业发酵过程中的核心设备,为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产物生成提供适宜环境,以下从结构、材质、类型、配套系统、应用领域及操作要点几方面详细介绍:
罐体:主体部分,通常为圆柱形容器,底部呈碟形或锥形。圆柱形状利于均匀受力,碟形或锥形底方便排料与清洗,还能避免物料堆积。罐体有单层、双层或三层夹套设计,夹套用于控温,通入热水、冷水或蒸汽维持微生物生长的最佳温度。
搅拌系统:包含搅拌桨、搅拌轴、联轴器、电机及变速器等。搅拌桨形式多样,如平叶、弯叶、箭叶涡轮式、推进式等,不同形状的桨叶产生的搅拌效果不同,以满足各类发酵需求。通过搅拌,实现物料混合、溶氧传递、热量分布均匀,防止微生物沉降、物料分层,保障发酵均一性。
通气系统:由空气过滤器、通气管道、分布器构成。空气过滤器确保通入的空气无菌,多采用深层过滤、膜过滤技术;通气管道将无菌空气引入罐内;分布器如环形管、单孔或多孔管,位于罐底部,作用是把空气分散成微小气泡,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提升溶氧效率。
温度控制系统:除夹套外,还配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传感器实时监测罐内温度,传至控制器,与设定值比对后,控制器调控夹套中加热或冷却介质流量,精准控温,精度可达 ±0.5 - 1℃。
消泡系统:发酵易产泡沫,消泡装置有机械消泡(消泡桨)和化学消泡(添加消泡剂)。消泡桨安装在搅拌轴上,随搅拌转动打碎泡沫;化学消泡是在泡沫过量时,从罐顶消泡剂添加口注入适量消泡剂。
进出料口及管道系统:罐体顶部设进料口,连接物料输送管道,底部或侧面有出料口,配阀门便于放料。管道材质依物料特性、发酵要求选不锈钢、塑料等,要确保密封、无泄漏,管道布局兼顾操作便利性与清洁要求。
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应用广,搅拌充分、溶氧效果好、传质传热佳,适用于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需高溶氧、混合精细的发酵;但能耗大,机械部件维修复杂,长期运行成本高。
气升式发酵罐:靠通入气体形成环流实现混合、传质,结构简单,无机械搅拌部件,能耗低、剪切力小,利于对剪切敏感微生物,常用于单细胞蛋白、有机酸发酵;缺点是溶氧调控较难,对通气量要求高。
自吸式发酵罐:利用特殊搅拌吸气装置,从罐外吸入空气,兼具搅拌与通气功能,节能、溶氧速率快,可减少空气净化成本;不过自吸装置加工精度高,易堵塞损坏,不适用于高黏度物料。
灭菌系统:多采用蒸汽湿热灭菌,有连消塔 - 喷射器、分批灭菌锅等设备与发酵罐连接,对罐体、管道、培养基等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冷却系统:包含冷水机组、冷却塔、循环泵等,为夹套提供稳定冷水,带走发酵热,维持温度,冷却能力依发酵规模、产热速率配置。
检测与控制系统:除温度检测外,还有溶氧、pH 值、压力、液位等传感器,数据实时反馈至中控系统,依工艺控制参数自动调节通气量、搅拌转速、补料量等,实现自动化精准发酵。
食品工业:用于酸奶、酒类(啤酒、葡萄酒等)、调味品(酱油、醋)发酵,生产风味、质地产品,满足消费需求,提升附加值。
生物医药:是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疫苗、重组蛋白、生物酶等药品工业化生产关键设备,保障药品供应,推动医学进步。
生物化工:生产有机酸(柠檬酸、乳酸)、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生物燃料(乙醇、丁醇)等,部分替代化学合成,具环保、原料可再生优势。
设备安装调试:安装依说明书进行,保证罐体垂直、部件连接紧密、管道无应力;调试检查搅拌、通气、温控等系统运行,校准传感器,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接种与培养:接种采用火焰接种、压差接种等无菌方式,初期控温、搅拌、通气在适宜微生物生长范围,随发酵进程按需调整。
过程监控与维护:持续监控参数,定期巡检设备,及时处理泄漏、异常振动、部件磨损等问题,每批次发酵结束全面清洗、灭菌,为下次发酵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