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解决方案>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解析纳米纤维素在水相中的分散性机制

来源: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4月16日 13:33  


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纳米材料,凭借其高比表面积、卓-越力学性能及环境友好性,在柔性电子、生物医药和绿色包装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其纳米尺度特性导致其在水相体系中极易发生团聚,严重制约复合材料的性能开发与规模化应用。传统表征手段(zeta电位法和动态光散射(DLS)法)因样本预处理复杂、无法原位监测等缺陷,难以满足实际研究需求。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通过动态解析水分子弛豫行为,为纳米纤维素分散性研究提供了无损、快速、原位的创新解决方案。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检测原理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表征分散性的核心原理基于氢质子弛豫时间T2与分子运动状态的关联性。在分散体系中,溶剂分子与纤维表面的相互作用会导致T2弛豫时间发生变化,在固含量相同的情况下,T2弛豫时间越短,分散性越好。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优势:

快速无损:可快速检测(120s),实时反映产线产品质量,同一样品可进行反复测试;  

数据精准:数据准确,测试灵敏度高;  

原位分析:无需稀释样品,反映样品真实分散性;

操作便捷:操作简便,无需专业技能。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纳米纤维素分散性研究中的应用

 

1. 分散稳定性评估

通过T2弛豫谱的峰形分布,可量化纳米纤维素颗粒的尺寸分布及团聚程度。例如,研究显示,当T2谱呈现单一窄峰时,表明分散均匀;而多峰或宽峰则暗示存在团聚或多尺度结构。

 

2. 界面相互作用解析

LF-NMR可揭示纳米纤维素表面羟基与水分子的结合强度。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改性处理(如羧甲基化、TEMPO氧化)的样品,发现表面电荷密度与T2值呈负相关,为优化表面改性工艺提供依据。

 

3. 动态过程监测

实时追踪纳米纤维素在水相中的分散-团聚动力学过程。例如,在pH或离子强度变化条件下,通过T2弛豫时间的演变规律,可建立分散稳定性与外界刺激的响应模型。

 

4. 复合材料性能预测

结合LF-NMR数据与力学测试结果,可建立“分散性-界面结合强度-材料性能”的关联模型,指导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

 

实验案例:

第1页-1 

img2 

纤维溶于水相、纤维溶于NMP相分散性测试

改性纤维1溶于水相和NMP相中的T2弛豫时间更短,分散性更好。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通过精准解析水分子弛豫行为,为纳米纤维素分散性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径。其在原位监测、无损检测、快速响应方面的独-特势,不仅加速了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进程,更为绿色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未来,随着LF-NMR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与应用拓展,纳米纤维素在水相体系中的分散调控将迈向更高精度与效率的新阶段。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