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碳化硅(SiC)凭借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成为制备高压、高频、高温功率器件的核心材料。晶圆表面碳化硅外延层的厚度均匀性直接影响器件的电学性能与可靠性,因此实现纳米级精度的非接触式厚度测量至关重要。泓川科技 LT-IT50 白光干涉测厚传感器基于先进的白光干涉原理,结合高灵敏度光学系统与数字化信号处理技术,为碳化硅晶圆的精密检测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二、碳化硅层测量的技术挑战
(一)材料特性带来的检测难点
碳化硅外延层厚度通常在 1-100μm 范围(折射率 1.5 时),且表面存在原子级台阶流结构,对测量设备的空间分辨率与线性度提出严苛要求。同时,晶圆制造过程中存在振动、温度波动等干扰因素,需传感器具备强抗扰动能力。
(二)传统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接触式测厚(如探针法)易引入机械应力导致样品损伤,且单点测量效率低;激光反射法受限于材料折射率变化,在复杂界面(如多层膜结构)测量中精度不足。而白光干涉技术基于光程差匹配原理,可通过光谱分析实现非接触式绝对厚度测量,避免上述问题。
三、LT-IT50 传感器的核心技术优势
(一)纳米级精度的光学测量原理
(二)高动态性能适应复杂工况
四、碳化硅晶圆厚度测量方案设计
(一)系统组成与硬件配置
测量系统由 LT-IT50 传感器、高精度运动平台(亚微米级定位精度)、TSConfocalStudio 测控软件及工业 PC 组成(如图 2 所示)。传感器通过 Ethernet 接口(100BASE-TX)与上位机通信,支持 Modbus 协议与 4-20mA 模拟输出,兼容 PLC 控制。
(二)测量流程与关键工艺
(三)特殊场景应对
五、实测数据与性能验证
(一)标准样品测试
对厚度 10μm 的碳化硅标准片(NPL 认证,标称值 10.002μm)进行 100 次重复测量,结果显示均值 10.001μm,标准差 0.9nm,验证了 1nm 级重复精度(如图 3 所示)。线性度测试中,在 1-100μm 范围内使用阶梯式标准片(间隔 10μm),实测值与标称值偏差均≤18nm,满足 ±20nm 线性误差要求。
(二)量产晶圆检测
某 6 英寸碳化硅晶圆(外延层厚度 20μm)的检测数据显示,中心区域厚度均值 20.012μm,边缘区域(距边缘 5mm)厚度 20.008μm,标准差 12nm,厚度均匀性(3σ)≤0.12%,优于行业标准(≤0.2%)。生产过程中,通过 10kHz 高速采样捕捉到机械臂振动导致的瞬时厚度波动(幅值 ±50nm),系统实时触发警报并剔除异常数据,避免不良品流入下工序。
六、结论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