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实验技术。由于其高灵敏度和具体性,ELISA已成为检测抗体、激素、蛋白质和病原体的方法。
一、ELISA检测原理
基本原理
方法类型
直接ELISA:使用直接标记有酶的抗体对抗原进行检测。 间接ELISA:使用两种抗体,第一抗体特异地识别抗原,第二抗体识别第一抗体并标记有酶。 夹心ELISA:利用两种抗体夹住抗原,其中一种固定,另一种标记有酶。 竞争ELISA:抗原和标记有酶的抗原竞争同一抗体的结合位。
二、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
抗体:选择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 酶标记底物:常用的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底物选择应与酶相匹配。 洗涤液:通常使用含有Tween-20的PBS缓冲液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阻断液:用于阻断微孔板中未被抗体或抗原占据的位点,防止非特异性吸附。
设备与环境
酶标仪:用于读取酶反应产生的光信号。 实验室环境:需要保持清洁,温度和湿度控制适中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三、操作步骤详解
1. 样品准备
处理:取所需样品体积,如有必要,进行适当稀释以符合测试范围。
存储:将样品分装在避光小管中,存放于-20°C以下以避免降解。避免反复冻融,建议分装成单次使用量。
2. 加样与孵育
加样:在微孔板中加入50 µL样品到每个测试孔中。使用多通道移液器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孵育:将孔板覆盖,放置在37°C孵育器中孵育1小时,或根据抗体配套文件推荐的时间进行孵育。
3. 洗涤
洗涤次数:用自动洗板机或手动洗板,每次加入300 µL洗涤缓冲液,静置几秒后弃液,重复此过程至少3次。
洗涤技巧:确保每次洗涤液充分覆盖孔底,避免泡沫产生,因泡沫可能导致孔间污染。
4. 酶标底物加入和信号发展
底物加入:向每个孔中加入100 µL酶底物(如TMB),在避光条件下室温孵育15-30分钟。
终止反应:加入50 µL的终止液(如2N硫酸),反应立即停止,并将颜色由蓝变黄。
5. 读取结果
使用酶标仪:在450 nm波长下读取吸光度值。如果可能,读取650 nm作为参考波长,以校正板材不均或泡沫的影响。
四、注意事项与经验分享
常见问题及对策
孔板交叉污染:使用新的吸头和适当的技术,如慢速释放液体到孔壁,避免液体直接冲击到孔底。
底物不稳定:底物开封后应避光保存,并在推荐的有效期内使用,过期底物可能导致信号弱或背景高。
经验技巧
提高灵敏度:优化底物的孵育时间,观察颜色变化,避免过度孵育导致信号饱和。
减少非特异性背景:增加阻断步骤的时间或使用高效的阻断剂,如脱脂牛奶粉或BSA,以填补未被抗体或抗原占据的微孔板表面。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