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慢性、不可逆的肺部疾病,以肺部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异常积聚为特征,导致肺部弹性增加、呼吸困难和肺功能衰竭。目前IPF的治疗选择有限,主要通过口服给药,其中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Pirfenidone, PFD)虽能改善肺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但高剂量和严重的副作用(如消化不良和光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开发更有效的IPF治疗方案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医院科研团队在ACS Nano(SCI 1区 、影响因子:15.8)2024, 18, 26704−26721发表题为 《Tetrahedral Framework Nucleic Acids Delivery of Pirfenidone for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tive Effects to Treat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在本文的体内实验部分,该团队构建了博莱霉素(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使用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研制生产的动物雾化吸入给药仪器,将PFD-tFNA复合物(Pt)直接雾化至小鼠肺部,确保了药物在病变部位的高浓度均匀性分布。
本文重点研究思路如下:
1. 问题的提出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致命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组织的异常修复和纤维化。目前,IPF的治疗选择有限,主要依赖于口服药物吡非尼酮(PFD)。尽管PFD能够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肺功能,但其临床应用受到以下限制:
· 高剂量需求:PFD需要高剂量(801 mg/次,每日三次)口服,导致患者依从性差。
· 严重的副作用:包括消化不良、光毒性和全身性毒性,这些副作用限制了其长期使用的可行性。
· 药物递送效率低:口服给药导致药物在肺部的局部浓度不足,且全身分布广泛,增加了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提高PFD在肺部局部浓度、减少全身分布的递送系统,对于改善IPF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2. 选择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
为了克服PFD的递送问题,研究团队选择了**四面体框架核酸(Tetrahedral Framework Nucleic Acids, tFNA)**作为药物载体。tFNA是一种具有以下优势的纳米结构:
·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tFNA由DNA组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
· 高效的药物递送能力:tFNA能够通过其结构中的沟槽与小分子药物结合,并将药物高效递送至细胞内部。
· 生物活性:tFNA本身具有抗炎和抗氧化能力,可能对IPF的治疗产生协同作用。
· 易于合成和功能化:tFNA的合成过程简单,且可以通过化学修饰实现药物的高效结合。
3. 构建PFD-tFNA复合物(Pt)
研究团队通过以下步骤构建了PFD-tFNA复合物(Pt):
1. 合成tFNA:通过连接四条单链DNA(ssDNA)形成稳定的四面体结构。
2. 结合PFD:将PFD分子嵌入tFNA的结构中,形成复合物Pt。通过多种技术(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高效毛细管电泳、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验证了Pt的结构和稳定性。
3. 表征Pt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动态光散射(DLS)测量Pt的尺寸和表面电荷,确认其在生理条件下的稳定性。
4. 体外实验验证Pt的细胞摄取和生物活性
在体外实验中,研究团队使用了两种细胞模型:
·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模拟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和纤维化过程。
· 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模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
· 细胞摄取能力:Pt能够被两种细胞高效摄取,且在细胞内的分布广泛,表明tFNA能够有效地将PFD递送至细胞内部。
· 抗纤维化活性:Pt显著抑制了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激活和EMT过程,减少了胶原蛋白I、α-SMA等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
· 免疫调节和抗氧化能力:Pt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标志物(如NOX4)的表达,同时增加抗氧化标志物(如HO-1)的表达。
5. 体内实验验证Pt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体内实验中,研究团队使用了博莱霉素(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通过以下步骤验证了Pt的疗效:
1. 药物递送方式:通过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研制生产的动物雾化吸入给药仪器,将Pt直接雾化至小鼠肺部,确保药物在病变部位的高浓度分布。
2. 治疗效果评估:
o Pt显著减少了肺组织中羟脯氨酸(胶原蛋白沉积的标志物)的含量,改善了肺组织结构。
o Pt高剂量组(Pt-high)在抑制纤维化和恢复肺功能方面表现出最佳效果,与对照组(未诱导纤维化的小鼠)接近。
o Pt显著降低了小鼠的死亡率,恢复了体重,并且在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明显的全身毒性。
3. 免疫微环境调节:Pt能够调节肺部的免疫细胞分布,减少M2型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s)、髓系抑制细胞(MDSCs)和T细胞的浸润,从而抑制炎症向纤维化的转化。
6. 作用机制探索
研究团队进一步探讨了Pt的作用机制,发现Pt通过以下途径发挥抗纤维化效果:
· 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Pt显著抑制了TGF-β1诱导的Smad2/3磷酸化,减少了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和EMT过程。
· 抗炎和抗氧化作用:Pt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标志物(如MDA、H2O2)和增加抗氧化酶(如SOD)的活性,改善了肺部的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抑制了纤维化的进展。
四面体框架核酸(Tetrahedral Framework Nucleic Acids, tFNA)作为药物载体,通过微量精准雾化技术,药物以雾化形式进入肺部,增加了药物与肺组织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药物的吸收效率。该仪器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适合在动物实验中进行重复给药操作。
本研究通过构建PFD-tFNA复合物(Pt),成功克服了PFD在治疗IPF中的局限性。Pt不仅提高了PFD的递送效率和生物利用度,还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和抗氧化应激,显著改善了肺纤维化的病理状态。此外,Pt在小鼠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较低的全身毒性,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研制生产的动物雾化吸入给药仪器,主要包括大/小动物肺部气管直接递送装置、动物口鼻吸入、仅鼻腔给药、全身式暴露染毒、动物烟气/PM2.5染毒系统、粉尘气溶胶发生器、臭氧动物暴露装置、动物高低压氧舱等:
1. 精准递送:能够将药物精确地递送至小鼠肺部,确保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了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少了药物的全身分布。
2. 高效吸入:通过精准微雾化技术,药物以雾化形式进入肺部,增加了药物与肺组织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药物的吸收效率。
3. 操作简便:该仪器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适合在动物实验中进行重复给药操作。
4. 科研应用广泛:不仅适用于IPF的研究,还可用于其他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药物递送研究,为肺部疾病的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有力工具。
5. 临床转化潜力:该仪器的雾化技术与临床雾化吸入治疗相似,研究成果有望直接转化为临床应用,为开发新型肺部疾病治疗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6. 提高实验效率:相比传统的口服给药或气管滴注,能够更快速地将药物递送至肺部,缩短了实验周期,提高了实验效率。
附: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EIJING YSKD BIO-TECHNOLOGY CO.,LTD),简称元森凯德(YSKD),2013年成立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是一家专业从事生命科学类实验仪器研制、生产与销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服务毒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生物安全、大气污染物、化学物质毒性鉴定、临床前药物开发与安全性评价、呼吸系统、环境与健康等领域。
部分用户案例: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宁波)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中日医院呼吸病学研究中心/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