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技术参数>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德国FESTO气缸工作原理,是如何运作的呢?

来源: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   2025年03月12日 14:41  

德国FESTO气缸工作原理,是如何运作的呢?

德国FESTO气缸是如何运作的呢?首先,我们来全面解析一下。

(1)四冲程汽油机首先会将空气与汽油以特定比率混合,创造出适合汽车发动机运作的混合气体。在进气冲程中,该混合气体被引入气缸内,随后经历压缩、点火、燃烧的过程,从而产生热能。此高温高压的气体对活塞顶部施加力量,推动活塞进行直线的往复运动,进而通过连杆、曲轴和飞轮机构向外输出机械能。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2)在进气冲程中,活塞受曲轴驱动,自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此时进气门开放,排气门封闭,曲轴转动180°。在活塞移动的过程中,气缸容量逐步增加,使得缸内气体压力由pr降低至pa,形成气缸内的负压。空气与汽油的混合气体因此被吸入气缸,进一步混合后变为可燃烧的气体。由于进气系统存在一定的阻力,当进气冲程结束时,气缸内的气压会略低于大气压,即Pa在0.80到0.90倍的大气压之间。同时,进入气缸的混合气体因受到进气管、气缸壁等高温部件的加热,以及与残留废气的混合,其温度会上升到340至400K。

(3)压缩冲程时,进气门与排气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活塞由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曲轴再次旋转180°。当活塞上升,工作容积减小,缸内混合物受到压缩,其压力和温度均持续上升。压缩结束时,压力pc可能达到800至2000kpa,温度可能达到600至750k。

(4)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做功冲程开始,火花塞点燃混合气体,释放出巨大的热能,导致气缸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急剧上升。

可达到3000至6000kPa,温度TZ可高达2200至2800K。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再次向下移动,通过曲柄连杆机构输出机械能。

随着活塞下降,气缸容积增大,气体压力和温度逐渐回落。到达某一特定点时,压力可能降至300至500kPa,温度可能降至1200至1500K。

在此过程中,进气门与排气门均保持关闭,曲轴又旋转180°。

(5)排气冲程开始时,排气门开放,进气门保持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曲轴再次转180°。当排气门开启,废气在气缸内外的压差及活塞的推动下排出。由于排气系统存在阻力,排气端的压力会略高于大气压,大约在1.05到1.20倍的大气压之间。排气的温度TR可达900至1100K。当活塞抵达上止点时,燃烧室内仍会残留一部分废气,这部分被称为残余废气。

一、常见的气缸型号字母和数字含义解释

1. 汽缸直径(D):通常由字母D表示。汽缸直径是气缸内直径的测量值,用于判断气缸的大小和容量。例如,一个2.0升发动机的气缸直径通常为86毫米。

2. 行程(L):通常由字母L表示。它是指活塞位于缸筒内下行的距离,也是活塞相对于曲轴的旋转角度。例如,标准汽车的行程通常为86毫米左右。

3. 汽缸数量(N):通常由数字表示。一个发动机有多个气缸,通常用一个数字来表示。例如,四缸发动机是指一个发动机有四个气缸。

4. 阀门数(V):通常由字母V表示。阀门数指的是气门数量,包括进气阀和排气阀。例如,四缸发动机每个气缸通常有两个阀门,即各有两个进气阀和两个排气阀,因此阀门数通常为8。

二、常见的气缸型号命名规则

1. 常用规则一:以气缸数量和排列方式为主

常见的气缸型号都是以气缸数量和排列方式为主,如四缸直列、六缸V型等。其中,以字母表示气缸数量,以字母或数字表示缸盖形式,例如D表示单顶置凸轮轴,T表示双顶置凸轮轴,数字则表示汽缸数量。以此类推,例如V6就表示六缸V型发动机。

2. 常用规则二:以型号代号为主

有些为了便于区分发动机型号,会采用一些比较特别的型号代号。例如,本田公司采用L系列代表发动机,K系列代表变速箱,并在L系列和K系列后面加上数字表示不同的型号。一般来说,各种型号代号的含义,消费者可以通过查阅了解各种型号代号所对应的具体型号。

总体来说,德国FESTO气缸型号名称的含义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准来解读。消费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厂家来了解各种气缸型号的具体含义,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机。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