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设备的消毒环节中,不同的消毒方法有不同的注意事项,以下是几种常见消毒方法的注意事项:
二氧化氯消毒
- 原料管理:盐酸的采购和存放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固体氯酸钠应单独存放,且与设备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库房应通风阴凉;在搬运和配制氯酸钠过程中,严禁用金属器件锤击或摔击,严禁明火;操作人员应戴防护手套和眼镜。
- 设备操作:应根据水量及对水质的要求确定加药量;定期清洗二氧化氯原料灌口闸阀中的过滤网;开机前应检查防爆口是否堵塞,并确保防爆口处于开启状态;开机前应检查水浴补水阀是否开启,并确认水浴箱中自来水是否充足;停机时加药泵停止工作后,设备应再运行30分钟以后,方可关闭进水;停机时,应关闭加热器电源。
次氯酸钠消毒
- 加药量控制:应根据水量及对水质的要求确定加药量。
- 设备维护:每月清洗1次次氯酸钠发生器电极;将药剂贮存在阴暗干燥处和通风良好的清洁室内;运输时应有防晒、防雨淋等措施,并避免倒置装卸。
液氯消毒
- 设备检查:每周检查1次报警器及漏氯吸收装置与漏氯检测仪表的有效联动功能,并每周启动1次手动装置,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氯库应设置漏氯检测报警装置及防护用具。
- 加氯操作:加氯量应根据水质、水量、水温和pH值等具体情况确定;每月检查并维护漏氯检测仪1次,每周对防毒面具检查1次;漏氯吸收装置宜每6个月清洗1次;加氯时应按加氯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停泵前应关闭出氯总闸阀;加氯间的排风系统,在加氯机工作前应通风5~10分钟;制定液氯泄漏紧急处理预案和程序;加氯设施较长时间停置,应将氯瓶妥善处置,重新启用时,应按加氯间投产运行的检查和验收方案重新做好准备工作;开、关氯瓶闸阀时,应使用专用扳手,用力均匀,严禁锤击,同时进行检漏;氯瓶的管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的规定。
紫外线消毒
- 设备运行条件:消毒水渠无水或水量达不到设备运行水位时,严禁开启设备。
- 设备维护:无论是否具备自动清洗机构,都必须根据污水水质和现场污水实际处理情况定期对玻璃套管进行人工清洗;定期更换紫外灯、玻璃套管、玻璃套管清洗圈及光强传感器;定期清除溢流堰前的渠内淤泥;满足溢流堰前有效水位,确保紫外灯管的淹没深度。
- 人员防护:在紫外线消毒工艺系统上工作或参观的人员必须做好防护,非工作人员严禁在消毒工作区内停留;设备灯源模块和控制柜必须严格接地,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人工清洗玻璃套管时,应戴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
臭氧消毒
- 设备维护:定期校准臭氧发生间内的臭氧浓度探测报警装置;每月对空气压缩机、干燥机、预冷机、臭氧发生器等进行维护保养;每年至少对臭氧接触及尾气吸收设施进行清刷1次,油漆铁件1次。
- 操作规程:臭氧发生器的开启和关闭应滞后于臭氧系统的其他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系统的启动和停机顺序进行操作;根据温度、湿度高低,增减空压缩机的排污次数;空气压缩机必须设有安全阀,保证其在规定的压力范围内工作;当系统中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应检查超压原因并排除故障;水冷式空气压缩机应根据季节温度调节冷却水量,循环冷却水进水温度宜控制在20~32℃,出水温度不应超过38℃;干燥机的运行在满足用气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再生气消耗量;冬季或臭氧发生器长时间不工作,应把系统内设备的水排净;采用尾气破坏器进行尾气处理时,应定期检查催化剂使用效果,及时更换催化剂。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