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粘结剂是怎么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吗?传统的方法只能告诉我们它变硬的速度,但却不能告诉我们背后的化学变化。通过将流变仪和红外光谱结合,能使我们在观察粘结剂固化的同时,监测背后的反应机理,从而开发出更高效的产品。
粘结剂的开放时间、固化时间、粘合强度等是粘结剂产品开发、生产、应用的重要性能指标,流变仪是表征这些性能参数的理想工具。
传统流变学方法存在局限性,只能描述固化过程现象,无法解释深层次原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一种检测样品分子层面信息的仪器,它能够识别和量化物质中的不同化学基团,可与旋转流变仪互为补充,联合表征粘结剂的固化机理。
赛默飞哈克(HAAKE)推出的专利Rheonaut模块可将流变仪与红外光谱仪联用,能在固化过程中检测粘结剂流变性能变化的同时收集红外光谱,跟踪粘结剂化学结构变化,计算反应动力学,有效提高产品分析和开发效率。

图1:哈克MARS流变仪、Rheonaut模块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联用装置
案例分析
通过HAAKE Rheowin软件,同时控制流变仪和红外光谱,对一种消费级双组分丙烯酸酯粘结剂进行固化检测。
流变学数据评估
最初丙烯酸酯主要表现为黏性,黏性模量G”大于弹性模量G’。随着快速固化反应,3.2分钟后达到黏弹性模量的交点,即凝胶点(G' = G'')。在此之前,必须将两个要粘合的基体连接并固定好。该点之后粘结剂主要表现为弹性,10分钟后粘结剂达到最终强度。

图2:丙烯酸酯粘结剂的流变曲线图(点击查看大图)
红外光谱分析
联用过程中每个流变数据可对应一张红外光谱。在流变学测试持续的25分钟内共收集了115张红外光谱。把第一张光谱和最后一张光谱叠加(图3)分析,1637 cm⁻¹处的信号是丙烯酸酯单体中C= C键的特征信号,其随时间的减少说明了在固化反应过程中单体的消耗。1241 cm⁻¹处的信号是固化过程中形成的聚丙烯酸酯中O=C-O-C酯键的特征信号。

图3:第一张红外光谱(蓝色)和25分钟后的最后一张红外光谱(红色)(点击查看大图)
赛默飞的OMNIC软件可将连续采集的光谱按时间、波数、强度绘成三维图(图4),可更直观分析反应的进程(图7)。

图4:三维图,展示了样品固化过程中收集的红外光谱随时间的变化(点击查看大图)
流变学与光谱数据结合分析
当弹性模量在10分钟后达到平衡时(图5),由于单体在固化粘结剂中的流动性降低,单体的减少速度显著减慢。酯键的增加速度也减慢了,但仍然是单体减少速度的两倍。这表明与主导固化初始阶段的游离单体反应相比,分子内过程在最终固化阶段更为重要。
有了这些信息,就可理解固化过程为什么会这样进行。随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粘结剂或设计全新的配方:例如选择添加更多单体,还是提高温度以增加现有单体的流动性。

图5:样品模量的增加(红色和蓝色)与单体信号的减少(绿色)和聚合物酯键信号的增加(黑色)相对应(点击查看大图)
结论
利用Rheonaut模块,赛默飞哈克MARS流变仪可以与赛默飞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联用,同时在同一样品上记录固化过程中流变性能的变化以及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发生变化的机理。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