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聚氨酯胶粘剂时,如何快速掌握从液态到固态的固化过程,并深入了解反应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直是研发人员面临的难题。
聚氨酯胶粘剂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粘剂。
使用传统旋转流变仪可测试其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相位角的变化可反映样品从液态至固态的相态变化过程,但无法解释深层次原因。
赛默飞哈克(HAAKE)专利的流变-红外联用技术(图1),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能够识别和量化物质中的不同化学基团,原位表征聚氨酯固化过程的分子反应机理。
图1 流变-红外联用装置
图2 Rheonaut联用模块
01
流变学数据评估
对某一双组分聚氨酯配方快速混合均匀后,加载至Rheonaut联用装置上(图2),控制固化温度30℃。流变数据如图3。固化前样品表现为液态,黏性模量G”>弹性模量G’,随固化进行,11.32 min黏弹性模量出现交点,即凝胶点。之后弹性模量G’大于黏性模量G”,样品转变为固体性质占主导。

图3 聚氨酯固化40min流变结果
(点击查看大图)
02
红外光谱分析
在同一个流变固化实验上,可原位得到聚氨酯固化过程的红外谱图,同时一个流变数据点对应一张红外谱图(图4)。

图4 聚氨酯30℃固化实时红外光谱图
(点击查看大图)
通过选取3个特征时间点的光谱(图5),即实验开始,模量发生交点(凝胶点)和反应最后的3张谱图叠加。我们可以发现,反应过程中,异氰基团吸收强度不断的降低,不断的被消耗而酯基和氨基的吸收强度在提升,即生成了这些基团。利用红外Omnic软件还可生成时间-波数-吸收强度三维图(图6),更加直观的观察固化的机理。

图5 3个特征时间点的红外光谱
(点击查看大图)

图6 聚氨酯固化时间-波数-吸收强度三维图
结论
赛默飞哈克(HAAKE)流变-红外联用技术,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这种体系固化的分子反应过程,根据异氰基团的吸收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我们甚至可以计算固化率与反应动力学,极大的加快产品的配方开发。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