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美国铁路行业首先采用了光谱分析方法,监测在用内燃机车润滑油中的磨粒元素种类和含量。
⚫ 60年代中期出现了油液监测中的颗粒计数法,这种方法可获得一个数字化的分析结果,用于评价油品污染的程度。
⚫ 70年代初,铁谱技术问世并很快在机器的故障诊断中得到了应用。由于这一技术可以全面分析磨粒的浓度、尺寸分布、形貌和成分,因而丰富了油液监测中磨粒分析的内涵,并产生了“微粒摩擦学”的概念。与此同时,美方采用油液监测技术取得明显效果,并将此技术推广到工业领域,获得了普遍的应用和认可。
⚫ 80年代起,油液监测工作者大力推广红外光谱仪检测在用润滑油,尤其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出现,促进了油液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进入90年代,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仪测定在用润滑油的组分变化也有报道。目前,油液监测技术已成为设备状态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一种融合多学科、在线与离线并举、监测诊断与维修管理的先进技术。
⚫ 21世纪以来,以“主动式维护”为基础的企业级润滑管理体系成为业内研究及开发的重点。同时,将在线(或现场)监测系统与中央实验室相结合的多级油液监测体系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