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工作原理>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用悬滴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和接口张力

来源:上海今昊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009年08月28日 17:26  

在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悬滴法是一很可靠、准确的方法,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使得实际操作很烦琐,资料又要等到照片冲洗出来后才可获得,使得这一方法的使用不广,多数只是局限于实验室内使用。

其实用悬滴法(Pendant Drop method)来测量液体的表面和接口张力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1882),Bashforth and Adams就在杨-拉普拉斯(Young-Laplace)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描述一悬滴轮廓的方程式(Eq. of Bashforth and Adams),并通过计算制定出了相应的悬滴轮廓数据表。运用这一表格,原则上可经由测量一悬滴的轮廓来获得液体的表面张力。但基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运用使用起来相当不方便。为了简化这一步骤,Andreas在1938年引入了经验校正因子,使得可利用测量两处极限位置处的尺寸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也即所谓的Selected-Plane Method(选择平面法)。Stauffer和Fordham后来通过对Bashforth-Adams方程的求解获得了这一校正因子,并列成表格。后来Roe进一步引入多选择平面法,来提高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后悬滴法就成为一经典的表/界面张力测量法。测量通常是先撷取液滴影像,然后对影像中液滴几处选择平面上尺寸的测量,再参考对照表,就可获得表/界面张力的值(当界面两相的密度差已知时)。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悬滴法又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步被*数字计算机化,不但使其成为zui易于操作的测量方法,而且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90年代末,*商品化的悬滴法测量仪器进入市场,从而开始了悬滴法的普遍应用阶段。 


 

悬滴法-液体表面/界面张力测量(Pendant Drop method)
 
用悬滴法(Pendant Drop method)来测量液体的表面和接口张力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1882),Bashforth and Adams就在杨-拉普拉斯(Young-Laplace)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描述一悬滴轮廓的方程式(Eq. of Bashforth and Adams),并通过计算制定出了相应的悬滴轮廓数据表。运用这一表格,原则上可经由测量一悬滴的轮廓来获得液体的表面张力。但基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运用使用起来相当不方便。为了简化这一步骤,Andreas在1938年引入了经验校正因子,使得可利用测量两处极限位置处的尺寸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也即所谓的Selected-Plane Method(选择平面法)。Stauffer和Fordham后来通过对Bashforth-Adams方程的求解获得了这一校正因子,并列成表格。后来Roe进一步引入多选择平面法,来提高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后悬滴法就成为一经典的表/界面张力测量法。测量通常是先撷取液滴影像,然后对影像中液滴几处选择平面上尺寸的测量,再参考对照表,就可获得表/界面张力的值(当界面两相的密度差已知时)。

虽然当时人们就知道悬滴法是一很可靠、准确的方法,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使得实际操作很烦琐,资料又要等到照片冲洗出来后才可获得,使得这一方法的使用不广,多数只是局限于实验室内使用。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悬滴法又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步被*数字计算机化,不但使其成为zui易于操作的测量方法,而且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90年代末,*商品化的悬滴法测量仪器进入市场,从而开始了悬滴法的普遍应用阶段。

1) 悬滴选择平面法

现代的*数字、计算机化的悬滴法是由一摄影机/相机抓取一悬滴的图像,并将图像数字化。数字化的图像由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测定其整个轮廓的坐标。 通过将后者拟合到描述悬滴轮廓的Bashforth-Adams方程式,就可得到毛细管常数(capillary constant)。并且知道,界面两相的密度差和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就可计算出界面的表/界面张力。

与其它测量方法相比,悬滴法有其很明显的特点和优点:

1、悬滴法在计算机数字化后已成为所有方法中操作上zui方便、简易的方法之一,能很快取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2、是所有方法中液体用量zui小的方法。液滴小至约10微升就能准确测定,所以原则上只需要几十微升的液体就可测量。
3、除了要求用来形成悬滴的毛细管/针头的末端须成圆形,形成的悬滴应大到明显偏离球形外,不做任何其它的假设。
4、测量的探针对形成的表/界面施加的影响zui小:液滴事实上只与管端的截面或管的外管壁(如果液体能很好润湿管壁的话)有少量接触,此一接触面积与整个液滴的表面积相比是很小的。
5、由于上述很小的接触面积,使得液滴能很快达到平衡,所以悬滴法是测量高粘度液体的方法。事实上如果一液体由于粘度太大而无法用悬滴法测量时,也就很难找到其它的合适方法。
6、此方法非常适合高温、高压下的测量。
7、测量范围广:小至约0.01mN/m,大到上百上千mN/m都可用这一方法测量。


适用于进行动态测量:可从表/界面形成后的约0.1秒(甚至可低到几十微秒)起,对表/界面进行时间相关性测量(可长至几小时,几天,...)。也可通过对液滴体积/表面积的控制变化来观察表/界面的粘、弹性。

座滴法-液体表面/界面张力测量(Sessile Drop Method)

座滴法(Sessile Drop method)来测量液体的表面和界张力的原理与悬滴法相同,因为两者都可用同一Bashforth-Adams方程式将以描述(*的差异是液滴本身重力对液滴内压力的符号相反)。

但用座滴法来测量液体的表/界面张力的方法远不如悬滴法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前者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灵敏度都不如后者。这可从Bashforth-Adams方程式的推导过程来解说:Bashforth-Adams方程是从杨-拉普拉斯(Young-Laplace)公式而来,但在推导过程中做了一假设,就是液滴的形状是中心轴旋转对称的,也即转动不变性(rotation invariance)。这一前提对一悬滴来说,只要用来形成悬滴的毛细管/针头的末端形成较好的圆形,尤其是当形成的悬滴也大到明显偏离球形时(此时即使毛细管/针头末端的圆形并不,其对悬滴形状的影响也已小到可忽略),基本上较易满足。

但对一座滴而言,情况就很不相同:座滴与基材(substrate)表面的接触面积很大,使得基材表面物理、化学及几何上的不均一性都可对座滴的形状有影响,从而使得形成的座滴很难满足中心轴旋转对称这一前提,进而从这一座滴通过Bashforth-Adams方程式计算得到的表/界面张力也就或多或少偏离了其实际值。

一座滴若满足中心轴旋转对称这一前提下,其与基材表面的三相接触轮廓线必定是一圆,然事实上在低接触角时较难符合。接触角越大,三相接触轮廓线才较接近圆形。这就是为什么当用座滴法来测量表/界面张力时,要选用与待测液体尽量不润湿的基材表面的原因,以便加大液滴在其上面的接触角,这样得到的座滴较能满足中心轴旋转对称的假定前提。

如果要测水或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经常选用聚四氟乙烯作为基材底物,一来水或水溶液在其上面有较大的接触角(聚四氟乙烯的表面自由能是聚合物中zui低的,约为20mN/m,水滴在其上的接触角在118度左右);二来聚四氟乙烯较惰性,与待测液体发生化学作用的可能性和程度都较低。

 

为了克服上述座滴法测量的限制影响,提高此方法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扩大其应用范围,近来引入了受俘座滴法(Constrained Sessile Drop)。此方法在测量原理上无任何变化,只是运用了专门设计制作的支撑容器,具有的圆形截面和很锋利的边缘。当在其上面加入液体,形成一液滴时,液滴就受到其外形的限制,而被迫也保持一的圆形接触底面,从而使得形成的液滴呈现出很好的中心轴旋转对称性。

与悬滴法相比,座滴法也有其特点和优点:

1、座滴法不需要毛细管/针头来形成液滴,这使得在操作上对某些物质、在某些情况下来得更方便,测量后的清理也更简单。如颗粒状聚合物在高温下和金属材料在*温下的熔融体(melts)表面张力的测量,尤其是后者,在上千度的高温下,很难找到一合适的材料来制成针管用于悬滴的形成。
但zui近出现了一新的测量法,就是对由待测材料做成的细圆棒的下端进行定点照射加热,使其下端局部熔化形成一悬滴挂在上端未熔化的固体棒上,这样就可用悬滴法进行测量。这一做法被称为无容器悬滴法(containerless pendant drop method)。

2、悬滴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撕裂、掉下:当体积增大到无法再由表/界面张力来支撑时或当表/界张力随着时间变小,小到无法再支撑悬滴的重量时,以及在机械振动下。此对一些长时间进行同一液滴的研究会带来不便。座滴法则没有这些困扰。

3、座滴法比悬滴法更适合高温、高压下的测量。

但除了上述的少量优点外,实际测量的原则是:若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分辨率)较重要,则应尽量选择采用悬滴法。

 

 
 
1) 悬滴选择平面法
 
2a) 悬滴法图像
 
2b) 悬滴法图像的轮廓坐标(红线)
 
2c) 悬滴法图像轮廓的理论拟合线(绿线)
 
3) 受俘座滴法图像轮廓的理论拟合线(绿线)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