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咨询我为什么进口设备的“精度”那么高?国产的为什么却做不到?
其实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些误解,举例说明如下:
1、国外某型号设备(高温试验箱)相关指标描述如下: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2
±0.1℃ at +100℃ (+212°F)
±0.2℃ at +200℃ (+392°F)
+300℃ (+572°F)
Temperature uniformity *2
±0.5℃ at +100℃ (+212°F)
±1.5℃ at +200℃ (+392°F)
±2.5℃ at +300℃ (+572°F)
*2 Conforms to Japan Testing Machinery standard K05:2000.
2、国产(Made in China)某型号设备(高温试验箱)相关指标描述如下:
测试方法GB/T5170.2-2008
温度波动度:
≤100℃时:0.4℃(如按GB/T5170.2-1996表示,则为±0.2℃)
≤200℃时:0.4℃(如按GB/T5170.2-1996表示,则为±0.2℃)
≤300℃时:0.8℃(如按GB/T5170.2-1996表示,则为±0.4℃)
温度偏差:
≤100℃时:±1.5℃
≤200℃时:±2.0℃
≤300℃时:±3.0℃
如果仅从上面的指标来看,不去深究,可能会让人掉坑里去,认为国外的一定比国内的设备好,因为“精度”高嘛。但是事实是,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的标准不同,国外设备采用的是日本的“ Japan Testing Machinery standard K05:2000.”
而国产设备主要在中国大陆生产销售,因此采用的是中国国家标准GB/T5170.2-2008 或GB/T5170.2-1996(即便此两种标准,在表述上也有差异,现在的标准当然已经更新了,此处仅为说明问题,就不去核实新标准的内容)。
据了解,因两者所采用的标准不一样,测试方法也不一样,日本是距箱壁1/4处布检测点测试,而中国的设备是距箱壁1/6处布点测试,两者相比,前者覆盖的区域小,后者覆盖的范围大,因此后者的测试条件更严苛,故而造成表述上的差异。
个人认为,两者是同一种设备,只是采用不同标准测试,产生了不同的表述而已。并不一定代表国外的设备一定就会比咱们的设备“精度”上要高。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