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罐是用于大规模培养微生物或其细胞组织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是生物工程和工业发酵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生物发酵罐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将原料转化为具有价值的产品。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微生物的选择与培养:选择合适的微生物作为生产菌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其达到一定数量。
发酵培养基的配置:根据所选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配制相应的发酵培养基,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
灭菌与接种: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适量的微生物种子液。
发酵条件的控制: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值、溶解氧、搅拌速度和通气量等条件,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合成。
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发酵结束后,需要采用适当的提取和分离技术将产物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进行纯化和浓缩。

二、生物发酵罐的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酵罐的启动
设备检查:确保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完好无损,各阀门、管道连接紧密,无泄漏现象。
清洗与灭菌:对发酵罐内部进行清洗,并进行高温蒸汽灭菌或其他灭菌方法,以消除杂菌污染的可能性。
培养基的准备: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各种原料,混合后通过冷却、过滤或其他处理,形成发酵培养基。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接种操作:在无菌环境下,将经过适当稀释的微生物种子液接种到预热且已灭菌的发酵培养基中。
温度与pH控制:通过冷却水或加热装置调节温度,通过添加酸碱或使用pH敏感性材料来控制发酵液的pH值。
通气与搅拌:向发酵罐内通入无菌空气,并通过机械搅拌或气升式循环来增加溶氧,维持良好的传质效果。
压力与放料管理:监控发酵罐的压力,必要时进行排放或调整,同时根据生产需要适时采集样品和放料。
3、发酵结束后的处理
发酵液的处理: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初步过滤和处理,去除固体残渣和不需要的微生物。
产物的提取与纯化:采用沉淀、离心、萃取、层析等方法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
设备清洗与维护:发酵结束后,对设备进行清洗和保养,为下一轮发酵做准备。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