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T0309—2005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

来源:河北天棋星子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2024年05月14日 13:50  

1     

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粗集料的松散堆积密度、振实堆积密度和捣实堆积密度以及空

隙率。

 

1.2  本方法不适用于测定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7.5mm粗集料的捣实堆积密度,此时可 用振实堆积密度替代。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感量不大于称量质量的0.1%。

 

2.2  容量筒:耐腐蚀的金属圆筒,内表面光滑,顶部边缘光滑、水平,且与底部平行,其 尺寸应符合表T0309-1 的要求。


T0309-1 容量筒的尺寸要求

 

公称最大粒径

(mm)

容量筒容积

(L)

容量筒尺寸(mm)

筒壁厚度

(mm)

内径

净高

底厚

≤16

3

155±2

160±2

≥5.0

≥2.5

19~26.5

10

205±2

305±2

≥5.0

≥2.5

31.5~37.5

15

255±5

295±5

≥5.0

≥3.0

53~75

30

355±5

305±5

≥5.0

≥3.0

 

 

2.3  平头铁锹、铲子。

 

2.4  烘箱:鼓风干燥箱,恒温105℃±5℃,并满足T0302 2 .4要求。

 

2.5  振动台:频率为3000次/min±200 /min,负荷不的振幅为0.35mm, 空载时的振 幅为0.5mm

 

2.6  捣棒:直径16mm,600mm,一端为圆头的钢棒。

 

2.7     温度计:量程0~50℃,分度值0.1℃;量程0~200℃,分度值1℃。

 

2.8  试验用水:饮用水,使用之前煮沸后冷却至室温。

 

2.9  直尺、玻璃片及直径25mm  圆钢筋。

3  试验准备

3.1  将样品缩分出试样两份,每一份试样的质量应满足填满容量筒所需质量的 120%~150%;105℃±5℃烘干至恒重,并冷却至室温。

 

3.2  当测定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时,应按配合比中比例取各档粗集料混 合成集料混合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筛除其中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以下颗粒后缩分 试样两组,每组两份。其中一组按3.1处理。另外一组按照T0304 测定粗集料毛体积 密度。

 

3.3               4 . 7 5mm 2.36mm   1 . 18mm,   SMA-13 SMA-16 SMA-20 混合料为4 . 75mm,SMA-10  混合料为2 . 36mm,  SMA-5 混合料为

1.18mmc


 

4  试验步骤

4.1  松散堆积密度

将容量筒在试验室平台上水平放置。取试样一份,用平头铁锹(或铲子)将试样从容  量筒正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自由下落,当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用 直尺等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空隙, 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此时不应触动容量筒,且不得挤压容量筒  表面集料。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z

 

4.2  振实堆积密度

 

4.2.1  人工振实法

取试样一份,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容量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 钢筋,按住筒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用同样的方法振实(但容量筒 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再装入第三层,按照同样方法振实。待三 层试样装填完毕后,按照4.1步骤再加试样至容量筒四周溢满。用直尺等将多余的试样 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并以合适的颗粒填人四陷室隙,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 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此时不应触动容量筒,且不得挤压容量筒表面集料。称取试样 和容量筒总质量m

 

4.2.2  振动台振实法

4.1堆积密度试验步骤,将装满试样的容量筒放在振动台上,振动3min 。按照同 样方法加试样至容量筒四周溢满。用直尺等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 刮平,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空隙,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此 时不应触动容量筒,且不得挤压容量筒表面集料。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

 

4.3  捣实堆积密度

 

4.3.1  将容量筒在试验室平台上水平放置。取试样一份,分三层装入容量筒,每层

装入高度约为容量筒1/3 高度。装完第一层后,用捣棒由边至中均匀捣实25次。然后再

装入第二层,用捣棒均匀地捣实25次。

 

4.3.2      再装入第三层,装料时应至容量筒四周溢满,用同样方法捣实。每层捣实时, 捣棒深度约至该层位的底部;在捣实第一层时,不要太用力至捣棒敲到容量筒底部;第二、

三层时,用力可大一些,捣棒应贯入该层位的底部但不要贯入下层中。

 

4.3.3  第三层捣实完成后,按照4.1步骤加试样至容量筒四周溢满。用直尺等将多


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空隙,使表面稍 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此时不应触动容量筒,且不得挤压容量筒表面集料。 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

 

4.4 容量筒容积的标定

 


4.4.1

 

4.4.2 m₁c

 

4.4.3


称取洁净、干燥的容量筒质量m

 

在容量筒顶部边缘涂抹薄薄的油脂。称取洁净、干燥的容量筒和玻璃片的质

 

 

23℃±2.0℃水装满容量筒至稍微溢出,用玻璃片沿容量筒表面迅速滑


行,紧贴上部边缘水面,玻璃片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擦干玻璃片上部及容量筒外壁的 水,称取容量筒、玻璃片和水的总质量m 同时,快速测定容量筒中水的温度T

5 结果整理

5.1 容量筒的容积按式(T0309-1)计算,精确至0.1cm

Ma--m

Pr

式中.v_  容量筒的容积(cm)

m₁——容量筒、玻璃片的质量(g);

m——容量筒、玻璃片与水的总质量(g);

pr——温度T时水的密度(g/em) 按附录A 选用。

5.2  样的堆积密度(包括松散堆积密度、振实堆积密度和捣实堆积密度)按式 (T0309-2) 计算,精确至0.001g/cm³

 

image.png

 

式中:p   —试样的堆积密度(g/cm³);


(T 0309-2)


m——容量筒的质量(g);

m——容量筒与试样的总质量(g)。

 

5.3 试样的空隙率按式(T0309-3) 计算,精确至0.1%。

image.png(T 0309-3)

式中:Ve—— 样的空隙率(%);

p——粗集料的表观密度(g/cm³)

注:当粗集料用于沥青路面时,采用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


5.4    试样的捣实状态下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按式(T0309-4) 计算,精确至0.01%。

 

image.png                                  (T 0309-4)

 

式中:VCAprc——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pa—  粗集料骨架的捣实堆积密度(g/cm²);

p 粗集料骨架的毛体积密度(g/cm³)。

 

5.5 取两份试样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堆积密度精确至0.001g/cm³,  隙率精确至0.1%,粗集料骨架间隙率精确至0.01%。

6 允许误差

堆积密度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025g/cm²

7 报告

7.1    试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

 

7.2 样品的编号、名称、产地和规格

 

7.3 接样日期、样品描述。

 

7.4  试验日期、样品缩分方法。

 

7.5 主要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7.6 容量简容积。

 

7.7     堆积密度、空隙率和捣实状态下粗集料骨架间隙率试验结果,并注明试验方法。

 

7.8  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条文说明

 

1.1 堆积密度分为松散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紧密堆积密度又分为振实堆积密 度和捣实堆积密度。试验时需要根据相关要求采用相应的试验方法,并在报告中 注明。


5.3  原规程规定,对于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采用振实空隙率。《建设用卵石、碎 石》(GB/T14685)   规定粗集料松散空隙率指标分为三档,分别要求不大于43%、45% 47%;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和《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规范》(JTG/T3650),      规定粗集料空隙率不大于47%,并没有明确是松散空隙率还是 振实空隙率。根据试验,振实空隙率一般小于松散空隙率,振实空隙率一般要求不大于 42%或40%,很难达到45%或47%。通过调研,目前工程上有采用松散空隙率的,也 有采用振实空隙率的。因此,本次修订不再进行规定,试验时根据具体要求选择相应试 验方法。

5.4  捣实状态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是SMA 混合料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测定捣实状 态的堆积密度时,其贯入深度控制非常关键;当贯入深度不够时,测定的堆积密度偏小;当 贯入深度达到已完成捣实层时,也会使堆积密度偏小。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