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纯水抛光树脂的装填高度与清理工作
我公司生产的抛光树脂分为18兆和15兆的一箱5包,一包
专业生产销售超纯水树脂,主要用于DI水、超纯水系统的后置精混床,即核子级混床所用,保证优质低价。抛光树脂当进水在5μs/cm,出水水质电阻≥
注:抛光树脂是阴阳离子树脂混合在一起的,我们出厂就以按比例混合好了,客户直接装填使用就可以,无需再生,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效果好!
抛光混床树脂是再生型高转型率阳阴混合树脂,阳树脂为H型,阴树脂为OH型,此时阳、阴树脂因正负电荷的作用力而抱团在一起,形成无数级复床,水流通过混床树脂后经过无数级的交换过滤,值得高纯度的水质。阳树脂的H+离子与水中的Ca2+、Mg2+、Na+等阳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阴树脂的OH-与水中硫酸根,氯根等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阳树脂置换出的H+与阴离子置换出的OH-离子结合形成H2O。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树脂的交换能力会逐渐下降(也即H+和OH-逐渐被相应离子所交换),阳阴树脂之间的静电也会减弱,终树脂失效后导致分层。
另外分层的原因还有使用与装填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工艺引起,比如树脂装天前,在罐体内加入过多水,导致混合树脂分层;比如混合树脂在使用过层中,停停用用导致水流反冲(反冲类似于对混合树脂的反洗)导致混合树脂分层等多种原因都会引起分层情况的发生。
混合树脂分层后,无数级的复床也即不存在,比重较轻的阴树脂会在上层,比重较大的阳树脂会往下沉,这个时候由于离子交换的不同步,会导致混床树脂出水不合格,周期制水量也受到较大影响。
目前国内高、超纯水用户对此产品的应用不是很了解,所以普遍存在盲目追崇昂贵的进口抛光混床树脂,而国内部分小树脂生产企业,为了获得,以不合格的低价的产品参与市场恶性低价竞争,也导致了部分用户对国产抛光树脂的不认可,希望通过交流,让广大终端用户了解产品的理化性能和应用方法。
抛光树脂产品使用及注意事项
1.抛光树脂(是由高度纯化、转型的H型阳树脂和OH型阴树脂预混合而成,如果装填和操作得当,在初的周期中即可制备出电阻率大于
2.树脂开封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拆包需尽快使用。不使用部分须小心密封,存放于避光阴凉处,环境温度以5
3.在运输、储存和装填过程中,任何无机或有机物质的接触都会使树脂受到污染,从而降低出水水质;影响运行工况。因此必须保证所有用于装填、操作的设备和水不会污染树脂。所有与树脂接触的水都必须使用高纯水(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水均指"高纯水",即电阻率大于等于
4.如为换装树脂,设备中原有的旧树脂必须从树脂容器中移去,树脂容器内部清洁无杂质。
抛光树脂一般用于超纯水处理系统末端,来保证系统出水水质维持用水标准。出水水质都能达到18兆欧以上,以及对TOC、SIO2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超纯水抛光树脂的装填高度与清理工作
混床树脂的装填高度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树脂高度对混床运行的影响树脂的高度和进水流速,在一定范围内对混床出水的电导率影响不大,当超过这个范围时则会产生影响。从生产实践看:当混床的树脂高度低于0.6m时,进水流速对出水水质有较大的影响;当树脂高度超过0.6m时,进水流速则对混床的出水水质影响不大。所以一般认为,0.6m是混床树脂高度的低装填高度。
2、混床的运行周期 由于混床的人床水一般为一级除盐水,水质较好,所以混床的运行周期往往很长。在生产实践中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尽管混床没有失效,但由于运行时间太长,树脂被压得过于密实,而使制水发生困难,不得不提前再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浪费。
混床树脂
因此,树脂的装填也要考虑上述情况。所以一般认为,树脂的装填量应保证混床每月至少再生一次较为适宜。树脂的装填高度也要考虑这一情况。综合上述情况,混床的树脂装填高度一般为: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高0.6m;强碱阴树脂高1.2m,较为合适。
混床树脂
混床树脂的清理工作
1、2号机凝结水冲洗系统为:从凝汽器→凝结泵→除氧器→2A、2B、2C给水泵出口电动门前。冲洗范围包括凝汽器、2B给水泵再循环阀、2C给水泵及前置泵进口滤网、定子水滤网、发电机定子进 水滤网和冷水箱、2B凝结泵密封水管、密封水滤网、给水泵下部密封水回水管、真空泵气水分离筒内,凝汽器检漏装置取样管、凝结泵出口至补水泵管道、3台给水泵密封水系统等。
2、锅炉专业采用大流量冲击式冲洗方式,主要冲洗各下联箱、炉管、取样管和仪表管。
3、对汽包则采用人工清理。
混床树脂
混床树脂的改进措施
为了杜绝跑混床树脂再次发生,将凝结水混床进出水阀的控制与机组停运信号联锁,即当机组停运时,混床进出水阀自动关闭,防止系统在负压状态时树脂从混床进口倒吸进凝汽器。拟对混床进水装置进行改造,设计安装梯形绕丝管,以保证即使在系统形成负压的情况下也不会跑树脂。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