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派克Parker伺服阀特点
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控制和调节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根据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压阀可分为村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又分为益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调整阀、分流集流阀等;方向控制阀包括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梭阀、换向阀等。根据控制方式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开关式控制阀、定值控制阀和比例控制阀。液压阀可分为普通液压控制阀、伺服控制阀、比例控制阀。根据安装形式不同,液压阀还可分为管式、板式和插装式等若干种。液压阀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阀芯、阀体和驱动阀芯在阀体内做相对运动的操纵装置。阀芯的主要形式有滑阀、锥阀和球阀;阀体上除有与阀芯配合的阀体孔或阀座孔外,还有外接油管的进、出油口和泄油口;驱动阀芯在阀体内做相对运动的装置可以是手调机构,也可以是弹簧或电磁铁,有些场合还采用液压力驱动。在工作原理上,液压阀是利用阀芯在阀体内的相对运动来控制阀口的通断及开口的大小,以实现压力、流量和方向控制。液压阀工作时,所有阀的阀口大小、阀进、出油口间的压差以及通过阀的流量之间的关系都符合孔口流量公式,只是各种阀控制的参数各不相同而已。
BD系列伺服阀提供的位置,速度和运动控制应用力控制高分辨率。
特征
坚固可靠的*运行。
减少污染物的敏感性。
线性流增益特性。
本质安全模式可用。
防爆模型可用。
DY01系列是两个阶段,4通,插板和喷嘴式伺服阀。在DY01伺服阀结合了后台,套建设,高频力矩电机,实现*性能。*的刚性针反馈设计避免了球故障问题,这可能发生在其他类型的伺服阀。此阀的额定电流为210 bar(3000 PSI)的标准,也可以为350 bar(5000 PSI)的服务上。
特征
套圈精密轴和套。
无球故障。
工具钢或不锈钢,阀芯和阀体。
通用21.59毫米(0.850英寸)的端口圈,可以装入标准19.81毫米(0.780英寸)和23.62毫米(0.930英寸)端口循环模式。
DY05系列是两个阶段,4通,插板和喷嘴式伺服阀。在DY05已在一个较低的成本线轴和车身设计的流程评级广泛。*的刚性针反馈设计避免了球故障问题,这可能发生在其他类型的伺服阀。此阀的额定电流为210 bar(3000 PSI)的标准,也可以为350 bar(5000 PSI)的服务上。
特征
无球故障。
通用21.59毫米(0.850英寸)的港口圈,可以装入标准19.81毫米(0.780英寸)和23.62毫米(0.930英寸)端口循环模式。
DY10系列是两个阶段,4通,插板和喷嘴式伺服阀。在DY10是DY05更高的流量版本。*的刚性针反馈设计避免了球故障问题,这可能发生在其他类型的伺服阀。这些阀门的额定为210bar(1000PSI)的标准,也可以为350bar(5000 PSI)的服务上。
特征
无球故障
工具钢或不锈钢,阀芯和阀体。
通用21.59毫米(0.850英寸)的端口圈,可以装入标准19.81毫米(0.780英寸)和23.62毫米(0.930英寸)端口循环模式。
DY12系列是两个阶段,4路,插板和喷嘴式伺服阀。它们具有相同的端口模式为DY10阀和阀体,但有一个更高的流量较轴行程。*的刚性针反馈设计避免了球故障问题,这可能发生在其他类型的伺服阀。这些阀门的额定为210 bar(3000 PSI)的标准,也可以为350 bar(5000 PSI)的服务上。
特征
无球故障
工具钢或不锈钢,阀芯和身体。
喷嘴挡板设计。
通用21.59毫米(0.850英寸)的端口圈,可以装入标准19.81毫米(0.780英寸)和23.62毫米(0.930英寸)端口循环模式。
美国派克Parker伺服阀特点
典型的伺服阀由永磁力矩马达、喷嘴、档板、阀芯、阀套和控制腔组成。当输入线圈通入电流时,档板向右移动,使右边喷嘴的节流作用加强,流量减少,右侧背压上升;同时使左边喷嘴节流作用减小,流量增加,左侧背压下降。阀芯两端的作用力失去平衡, 阀芯遂向左移动。高压油从S流向C2,送到负载。负载回油通过 C1流过回油口,进入油箱。阀芯的位移量与力矩马达的输入电流成正比,作用在阀芯上的液压力与弹簧力相平衡,因此在平衡状态下力矩马达的差动电流与阀芯的位移成正比。如果输入的电流反向,则流量也反向。表中是伺服阀的分类。伺服阀主要用在电气液压伺服系统中作为执行元件(见液压伺服系统)。在伺服系统中,液压执行机构同电气及气动执行机构相比,具有快速性好、单位重量输出功率大、传动平稳、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在伺服系统中传递信号和校正特性时多用电气元件。因此,现代高性能的伺服系统也都采用电液方式,伺服阀就是这种系统的必需元件。
该伺服阀属于两级阀,*级为喷嘴档板式,由控制信号控制其出口压力,第二级为滑阀式,执行控制级至刹车缸的压力。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