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解决方案>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近红外技术在茶叶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

来源:广州市淘仪贸易有限公司   2023年03月20日 11:49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因此,从数据中了解茶叶的品质能让消费者的采购物有所值,同时也能增加茶叶企业的企业竞争力。

图片1.png

 

茶叶的指标主要由水分、总糖、茶多酚、咖啡碱、蛋白质等物质构成。其中水分(干物质)含量是监测茶树灌溉和采摘茶鲜叶新鲜度的重要指标,茶多酚是茶叶中最重要的保健成分之一,而水浸出物是评价冲泡茶汤的重要参数。

图片2.png

 

现行国标方法测定茶叶中的成分多为湿化学、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等,但这些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力,难以满足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实时监控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快速、无损、经济的方法来定量测量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图片3.png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不同于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而是采用统计学方法在样品待测属性值与近红外光谱数据之间建立一个关联模型(或称校正模型),再进行验证完成模型的建立,通过构建的模型来预测样品被测组分含量。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具有操作简单、制样简单、不损伤样品、用样少、无污染物、灵敏度较高等特点,适用于快速检测。近红外光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产地溯源、多组分检测以及过程控制等领域。

 

近红外技术在茶叶行业的现状

 

2017年,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发布《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快速测定-近红外光谱法》(DB34/T2890—2017)地方标准。2019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编制实施了《茶多酚制品中水分、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测定法》GH/T1259-2019)和《固态速溶茶中水分、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测定法》(GH/T1260-2019)两个行业标准。而2020年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也发布了《贵州绿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T/GZTPA0001-2020)团体标准。

 

这些标准规定了使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同时检测茶叶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茶多酚、氨基酸等化学成分,有利于生产企业对自己产品品质状况全面了解。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快速、无损、简单、准确的检测特点,对企业及时了解品质特征,理化指标有极大的帮助。该标准表明近红外不仅可用于茶叶化学成分检测,还可用于测试一些物理指标成分品质指数。

目前来看,虽然近红外方法没有出现在国家标准方法中,但按照地方和行业标准也能出具有威信力的检测报告。如果将近红外作为企业内控标准,仅需一台就可满足平日的检测需求。

 

近红外技术在茶叶应用的展望

 

目前近红外技术在茶叶的应用上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为茶叶生产品质控制及提升、数据化拼配等,提供技术体系保障;第二茶叶产品出厂检验,能快速、全覆盖对企业产品品质成分检测。特别是水分、灰分、粗纤维等产品标准的品质指标,检测合格后再上市,能够避免如今市场上常见的质量纠纷问题。

 

茶叶高品质、稳定均一化拼配技术:通过在线近红外技术对样品数据进行采集,对所有茶青原料、初制半成品和毛茶进行快速测定分析,建立原料数据库。实现茶叶数据化、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匹配,最终做到茶叶高品质且稳定均一化的产品目标,提升茶叶产品竞争力。

图片6.png

 

出厂检验:围绕企业所有批次茶叶产品进行出厂检验指标(水分、感官审评、粉末、净含量)与产品标准品质指标(水浸出物、粗纤维、总灰分)快速测定,保证每一批茶叶安全、达标走向市场。同时也能使茶企深入全面了解企业产品的品质的状况,达到科学划分茶叶产品等级,合理定价,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毫无疑问,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替代那些传统的费时费力的湿化学检测和色谱检测。傅立叶近红外技术具有无损,不需要制备样品和无需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

 

布鲁克近红外光谱一直处于业界技术领*地位,其近红外产品线包括实验室离线应用的TANGO、MPA II以及在线过程控制应用的的MATRIX-F II。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