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有未硫化橡胶(以下称胶料)和硫化橡胶(以下称制品)之分,橡胶喷霜就包括胶料表面喷霜和制品表面喷霜。喷霜是液体或固体配合剂由橡胶内部迁移到橡胶表面的现象。橡胶内部配合剂析出,就形成了喷霜。
橡胶制品表面出现水柱吐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醇类用量过大造成的,尤其是二甘醇DEG;因为DEG具有强烈的吸湿副作用。当配方中DEG用量过大时,就会吸湿,夏天或者梅雨季节更明显。所以在夏季出现种类情况较多。
喷霜形式
对橡胶喷霜的形式归纳起来,大体分为三种。即喷粉、喷蜡、喷油(也称渗出)。
喷粉是硫化剂、促进剂、活性剂、防老剂、填充剂等粉状配合剂析出在橡胶表面,而形成一层粉状物。
喷蜡是石蜡、地蜡等蜡状物析出在橡胶表面,而形成一层蜡膜。
喷油是软化剂、增粘剂、润滑剂、增塑剂等液态配合剂析出在橡胶表面,而形成一层油状物。
喷霜原因
在实践中,橡胶表面喷霜的形式有时是以一种形式出现,有时却是以两种或三种形式同时出现。 配方设计不当:
饱和喷出:常见于硫磺、促进剂、活性剂、防老剂等
迁移喷出:常见于加工助剂、迁移性防老剂、抗静电剂等
生成喷出:常见于硫磺硫化体系中促进剂并用反应生成物
反应滞留:常见于有机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低分子物质过量
应力喷出:常见于无机填料:如碳酸钙。工艺操作不当,混炼不均造成分不良,局部超过饱和度。
炼胶温度过高,使配合剂局部过量,称量不准确(多称,少称,漏称,错称)
硫化温度过高,高分子降解造成喷霜。
硫化温度过低,造成反应不完而发生的欠硫喷霜。
硫化时间不够,造成欠硫喷霜
喷洒的脱模剂或洗模水操作不当,造成橡胶表面发白现象。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