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1、电击穿:
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电压范围内是绝缘体,但随着施加电压的升高,性能会逐渐下降。当电压升到一定值时变成局部导电,此时称材料被击穿。
2、介电强度(击穿强度):
指造成聚合物材料介电破坏时所需的最大电压,一般以单位厚度的试样被击穿时的电压数表示。
E=V/d
式中:E——介电强度,KV/mm
V击穿——击穿电压,KV
d——试样厚度,mm
二、基本原理:
通常介电强度越高,材料的绝缘质量越好。
塑料击穿的主要表现:
绝缘性能破坏,击穿点上产生电弧,材料穿孔熔化、变焦、烧毁等。
固体介质中,总有一些自由电子存在,在外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而撞击中性原子,致使原子电离,最终造成材料击穿。
高分子的击穿通常与温度有关:
当低于某一温度时,界电强度与温度无关——电击穿
高于这一温度时,随温度升高而界电强度降低。
高分子材料在发生电击穿时,常伴随有热击穿。
热击穿,介电强度随温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塑料击穿的特点:
塑料材料的击穿过程,通常伴随着热击穿与电击穿,很难说界定是某种击穿。
一般来说,工作温度高,散热条件差,介质电导及损耗大的材料,发生热击穿的几率高。
热击穿的原理:
塑料介质在电场中发生的热量大于它能散发的热量,使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温度升高导致其电阻下降,流经试样电流增大,产生的热量更多,如此循环不已,致使介质转变为另一种聚集态,失去了耐电压能力、材料被破坏。
热击穿的外部表现:
介电强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
热击穿与电压作用的长短有关;
与电场畸变及周围介质的电性能关系不大;
击穿点多发生在电极内部。
三、试验方法:
短时法 (连续均匀升压)
施加于试样的电压从零开始,以均匀速率逐渐增加到材料发生介电破坏。
低速升压法 (逐级升压)
将预测击穿电压值的一半作为起始电压,然后以均匀速率增加电压直到发生击穿。
每级升压值大约为V击穿的5~10%。测试的试样厚度一般是1.59mm
四、介电强度试验方法有:
GB/T1408.1-2016;
IEC60243-1:2013
GB/T1408.2-2016;
IEC60243-2:2013
ASTM D149;
GB/T1695-2005;
五、试样制备与处理:
根据测试产品规格及测试要求,采用模塑成型或机械加工方法制备试样。与电极接触的试样两表面要平行,并且应尽可能平整光滑,试样厚度一般不大于3mm,当厚度大于3mm时,单面成(3±0.2)mm,未加工面应与高压电极接触。
注意:不同厚度的试样其结果不能进行比较。
对于垂直于材料表面的试验,要求试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防止试验过程中发生闪络。
(注:闪络:试样和电极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煤质承受电应力作用时,其绝缘性能损失,由此引起的试验回路电流促使相应的回路断路器动作)
试样的几何形状见下表,每组试样数量不得少于3个:
项目 | 试样 | 尺寸/mm | 适用范围 |
一般试验 | 板状 | 方形:边长≥100 圆形:直径≥100 | 包括薄片、漆片、漆布、板材及型材试样 |
型材 | |||
管材 | 长100-300 | ||
带材 | 长≥150,宽≥5 | ||
沿层试验 | 板状 | 长100,宽25 | 板对板电极 |
长60,宽25 | 针销对板电极及锥销电ji | ||
管棒状 | 高25±0.2的一段管 | 板对板电极 | |
长100 | 追销电ji | ||
高30 | 针销对板电极 | ||
表面耐压试验 | 管棒状 | 长150±5 |
试样预处理应遵循测试材料的产品规格进行。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则试样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的条件下不少于24h。
六、试样条件:
(1)常态实验环境条件: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
(2)热态实验或潮湿环境实验条件由产品标准予以规定。
(3)实验煤质:介电强度试验应尽量在接近测试材料的实际使用环境的煤质中进行,同时应避免测试中发生闪络。选用的煤质不应与被测试试样发生反应。通常选用的液体煤质应符合IEC 60296:2003的变压器油,当在矿物油会发生膨胀的材料,也可以采用其他液体(如硅油)。对击穿电压值相对较低的试样,可以直接在空气中试验。
七、实验步骤:
(1)选择试样,并根据产品要求对试样进行预处理。
(2)调节环境的温湿度并选好试验煤质。试验环境的调节:常态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热态或潮湿环境的试验条件按产品标准规定调节。试验煤质:气体煤质一般采用空气,液体煤质用变压器油或耐高温的气缸油。
(3)测量试样厚度。用厚度测量仪在试样测量电极面积下,沿直径测量试样厚度不少于3点,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厚度,测量误差为±0.01mm。
(4)试样经测厚和预处理后,再用绸布蘸上对材料无任何作用的溶剂擦净表面,装入仪器内两电极之间,保持良好的接触,开始试验。
(5)测试介电强度。
(6)耐电压实验。
八、实验结果:
(1)击穿的判断:在电击穿时,回路中的电流增加和试样两端电压下降,使断路器跳开或熔丝烧断。试样沿施加电压方向及位置有贯穿小孔、开裂或烧焦等痕迹。如果痕迹不清,可用重复施加试验电压来判断。
(2)介电强度计算:按式(5-15)计算
Eb=Ub/d
式中: Eb-击穿强度,KV/mm;
Ub-击穿电压,KV,以各次实验的算术平均 值作为实验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d-试样厚度,mm。
以5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如个别实验值对平均值的相对误差超过15%,则另取样进行5次实验,实验结果由10次实验的算术平均值计算。
九、实验设备:
ZJC-50KV介电强度测试仪
ZJC-100KV介电强度测试仪
试验主机由高压变压器、调压变压器、保护电路等部件组成:
十、介电强度测试装置(高压试验变压器)的维护:
(1)要经常检查仪器室外及室内接地是否可靠。
(2)参加试验人员必须遵守试验装置使用操作规程,确保试验安全。
(3)试验电压通常应不大于仪器最高工作电压的80%(如≤80kV)。
(4)随时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应避免仪器工作媒质受到脏物污染。
十一、影响因素
(一)试样的厚度
随试样厚度增加,介电强度减小:
在击穿中,既有电击穿,也有热击穿。
从热击穿理论来讲:
试样厚度增加,散热条件变坏,促使单位厚度的击穿电压降低。
从电击穿理论讲:
当试样较薄时,电子加速时间相应地减小,电子不易从电极上逸出,其介电强度也相应增加。
(二)升压速度
以电击穿为主的试样,升压速度的影响不大;
以热击穿为主的试样,随升压速度提高而增大。
试样 | 升压速度KV/S |
0.5、1.0、1.5、2.0、2.5、3.0、4.0、5.0 | |
介电强度 E KV/mm | |
聚氟乙烯电缆料 | 25.6 27.3 26.8 26.8 26.0 25.7 |
酚醛纸基层压板 | 15.6 16.8 19.2 16.9 16.6 18.5 21.9 |
(3)电极倒角r:
电极与试样接触平面边缘形成的半径r的角称为倒角。
当电极面积变化不大时,介电强度变化不大,
当电极变成半圆球状(r很大),介电强度变化较大。
边缘效应,靠边缘处场强非常大的现象。
由于边缘效应,电极边缘间的介质容易已被击穿。
而边缘处场强的大小与倒角r有关系,
一般r小,场强变大,所以,标准方法中规定r=2.5mm。
电极倒角r的影响:
电极倒角半径 r | 介电强度kv/mm | ||
PVC电缆料 | 酚醛压塑料 | 酚醛基层压板 | |
1.75 2.00 2.50 3.00 12.5 | 24.8 25.9 26.0 26.0 30.4 | 14.0 13.7 13.3 13.3 15.2 | 20.0 19.0 19.4 19.4 21.8 |
(4)试验环境
多数材料在低温下,介电强度与温度无关,
当温度升高至某个高度,介电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湿度增加,介电强度也下降。
水分进入试样,电导变大之故。
(5)试样加工
不良的加工方法会在材料中形成缺陷,
例如弱的熔接缝、气泡流线和杂质颗粒,都会使介电强度降低30~60%,降低程度随缺陷的严重程度而异。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