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专业论文>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氯气探测器报警值如何设备以后有依据了

来源:湖南希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06月21日 11:04  

新规 | 氯气报警值设置以后有依据了


"对于氯气探测器的报警值设置问题,许多单位都比较困惑。根据GB/T 50493-2019氯气的最高允许浓度(MAC)值为1mg/m³(可换算为0.3ppm)。市场上供应的氯气探测器测量范围通常是0~10ppm或者0~20ppm。也就是说,如果按OEL值设定报警值,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合适的探测器。那氯气探测器的报警值究竟设置为多少比较合适呢?"

氯气是剧毒物质,其危险类别为: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

危害水生环境 急性危害,类别1


根据GB/T 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氯气的最高允许浓度(MAC)值为1mg/m³,可换算为0.3ppm

0.3ppm什么概念呢?根据GBZ 2.1-201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说明,当氯浓度达到1mg/m³0.3ppm),上呼吸道和眼刺激。


根据毒理资料查询,人对不同浓度氯气的反应:

浓度(mg/m³)(ppm

反应

3000010000

一般滤过性防毒面具也无保护作用

30001000

深吸入少许可能危及生命

300100

可能造成致命性伤害

120-18040-60

接触30-60min可能引起严重损害

9030

引起剧烈咳嗽

186

刺激咽喉

3-91-3

有明显的气味、刺激眼、鼻

1.50.5

略有气味

0.060.02

嗅觉不到浓度


因为氯气非常不稳定,低浓度很难被保存,若按照GB/T 50493-2019OEL值设定报警值(一级0.3ppm、二级0.6ppm)很难准确标定。没有标定的探测器导致误报可能更危险!

其次,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氯气探测器测量范围通常是0~10ppm或者0~20ppm也就是说,如果按OEL值设定报警值,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合适的探测器。

那报警点设置多少合适呢?

GB/T 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对有毒气体探测器的测量范围和报警值设置重新进行了规范: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0300%OEL。针对氯气,即00.9ppm当现有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能满足要求时,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可为030%IDLH(氯气IDLH为:88mg/m³, 09ppm。有毒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100%OEL(氯气为取MAC,有毒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200%OEL。当现有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有毒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不得超过5%IDLH,有毒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不得超过10%IDLH

IDHL是直接致害浓度,指环境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某种危险水平,如可致命或永玖损害健康,或使人立即丧失逃生能力。

环境大气(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质量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毒气体的质量数,即mg/m³)和体积浓度(一百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有毒气体的体积数,即ppmμmol/mol)。通常,大部分气体检测仪器测得的气体浓度是体积浓度(ppm)。

而我们国家标准规范采用的气体浓度为质量浓度单位(mg/m³),ppmmg/m³转换关系为(忽略了环境温度和压力影响):ppm=22.4×mg/m³/分子量。对于氯气:氯气分子量71,即1mg/m³=0.315ppm

近期由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主导编制的《氯碱生产氯气安全设施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发布,里面明确要求:4.1.7 涉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露检测报警系统,应按T/HGJ10600规定:量程应为0ppm-10ppm,一级报警值宜为1ppm,二级报警值宜为3ppm。氯气检测报警器至少每月专项检查和维护保养,至少每季度人工测试一次有效性。


因此实际工程中,需根据项目特点、适用范围并结合探测器技术水平,选择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探测器和报警设定值。通常建议氯气报警值(体积浓度为)一级报警:1ppm 、二级报警:3ppm为宜。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